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喜歡卡夫卡,今天開始讀他的作品

卡夫卡是我精神的一個象徵和寄託,從高中時候開始喜歡他。《城堡》《審判》《變形記》,這是我最初看的三本書,今天讀的這套書是九本裝的。讀下去,發現卡夫卡新的世界。


意識流小說家----喬伊斯,普魯斯特,勃洛赫

弗蘭茨-卡夫卡 1883-1924    41歲 

有資格代表時代,有理由載入史冊

降生在19世紀80年代,陰雲籠罩的世紀末,德法戰爭的炮聲剛停,俾斯麥的鐵血政策正雷厲風行。社會主義運動風起雲湧,資本主義世界危機重重。前途未卜的灰暗情緒困擾着人們,令人不安,憋悶。

現代這人尼采說過,只有 經歷過地獄磨難的人,纔有建造天堂的力量

與卡夫卡同時代的有穆西爾,勃洛赫,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艾略特,喬伊斯,馬拉美,普魯斯特,伍爾夫,福克納,畢加索,康定斯基,柯柯施卡,蒙克,勳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格羅皮烏斯,文丘裏

出生地,波西米亞王國首府,布拉格

歷來是歐洲有名的大都市之一,有輝煌的建築,有美妙的音樂,文學方面除了卡夫卡和里爾克,還有韋爾弗,梅林格,基希,福克斯,勃羅德

用德文寫作的。出現了“布拉格文學”的新概念和新學科

屬於猶太血統,這個民族長期沒有固定的家園,歷來是受歧視的。這給卡夫卡的心靈從小就罩上了陰影。

物價可貴的漂泊感是他的精神結構的重要來源,因爲增加了他作品的思想內涵的豐富性和深邃性

父親赫爾曼-卡夫卡,只關心自己的生意對兒子的寫作並不關係。更不支持。加上他對子女的家長制管理方法 ,使卡夫卡在心理上從小就籠着着權威的壓力。這成爲卡夫卡創造中“代溝”主題和懾強的生活原型

卡夫卡的大學年代上的布拉格的德語大學,學法律,但他的興趣是文學,愛都斯賓諾莎,黑貝爾。達爾文,尼采

內心執拗,外表十分謙和

他的同事這樣形容他----他身材修長,性情溫柔,儀態高雅,舉止平和,深諳的眼睛堅定而溫和,笑容可掬,面部表情豐富。對一切人都友好 認真。對一切朋友忠實,可靠    沒有一個人他不傾注熱情,他在所有的同事中受到愛戴,他在所有他認識的德語 捷語文學家中受到尊敬。

卡夫卡的文品和人品是完全統一的

卡夫卡“改變了德意志語言”

卡夫卡的成功首先歸因於他的時代意識,他適時地感知到時代的 思想脈搏,較早地探悉到屬於本世紀的或未來的審美信息。

尼采和克爾凱郭爾對卡夫卡產生過影響

自身的生存體驗和緊張思考

對這個世界的陌生感和異己感

與其說是爲了當作家,不如說是爲了內心表達

表演的無限性和藝術的完美性是他唯一的追求

一個事物的發展一旦達到了高峯,就意味着這個時代到此爲止

棄模仿,重表現,棄客觀,重主管。棄寫實,重想象。

卡夫卡出於自我表達的需要,竭力從自我的體驗出發,正好適應了這一美學變革的潮流。

先鋒運動 現代主義運動

弗蘭茨-韋爾弗,是布拉格人。卡夫卡與其結交

1912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失蹤者》(《美國》)

1914年第二部長篇小說《訴訟》又叫《審判》

他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個時代一個世紀的現象

對怪誕和神奇的愛好

對夢境的追求和象徵,譬喻的運用

對荒誕的強烈表達,對黑色幽默的成功嘗試

超現實主義

荒誕派

美國“黑色幽默”

卡夫卡的創作就像一張塗了各種化學試劑的白紙,其斑斕的色彩是隨着時間一步步顯現出來的。最後才構成壯麗的圖景

在存在主義看來,人不知從哪裏來又不知道哪裏去,存在是荒誕的。存在主義是從形而上的絕對自由觀念來看待人的處境的。

卡夫卡以“自由人”的姿態去感受生存

要對世界“重新審查一邊”

他的寫作過程就是審察世界的過程。

遇到晚年他的荒誕感就越強

1922年寫《城堡》《飢餓藝術家》39歲的時候

《一條狗的研究》

作品主人公這種處事態度完全是作者荒誕意識的產物

存在主義哲學家不滿足於抽象的邏輯語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總想通過形象的文學語言來圖解它

克爾凱郭爾,尼采,海德格爾,薩特,加繆

加繆1942年寫《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

在關於荒誕問題上,他追求的並不是一種哲學,而是一種方法

人的陌生感 孤獨感 恐懼感 放逐感  壓抑感

卡夫卡是薩特筆下提及最多的作家之一

從人們習以爲常的生活現象中提取出怪異事件來

間離技巧陌生化手段

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啓悟人們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現實

追溯人類久遠的生存狀貌,換回在文明發展過程中被遺忘了的記憶

卡夫卡的思維特點乃至創作特點都與“悖謬”有關。

他睡眠很糟糕,失眠還得寫作,常忍着頭痛。

卡夫卡就是憑着這種悲壯性的堅韌精神,把他完成的“緊急使命”努力一步一步堅持下去

這是一種尼采式的抗衡悲劇命運的精神秉性。

卡夫卡的個人犧牲和殉難給他人,給後人特別是給世界文學帶來了福音。

馬克思-勃羅德-------卡夫卡大學年代的 猶太同窗。在卡夫卡尚未成名的時候,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作家。

他是卡夫卡價值的最早發現者和鼓勵者。

1916年,卡夫卡33歲的時候,寫出了《判決》《變形記》《司爐》《在流刑營》《失蹤者》《訴訟》的一部分。

卡夫卡在作家中是個罕見的現象,他只對朗誦自己的作品有濃厚的興趣,但對發表卻很少關心。

《觀察》

卡夫卡研究已經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

卡夫卡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作家,他的業餘時間已經利用到了極限

甚至超過了極限。就是說都是用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換來的。


整套書的序真的好長2021.9.30 15:2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