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裏,我想對父母說

      “生活的繁瑣,讓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失去耐心,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完善自己的過程!”

    晚飯後,正讀書。突然來一電話:老師,孩子給我講條件,不讓看手機就不寫作業。我也不管了,不寫就不寫了。來,讓他接電話…

      幾秒鐘後,我還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電話那頭就掛了——估計是孩子一拿到手機就氣呼呼地給掛了。

      其實這孩子在學校表現挺好的,進班成績還是前幾名。怎麼一回家、一放假,就成“魔 ”變“怪”了呢?

    這位家長當着孩子的面給我打“告狀電話”,情緒極大、怨氣極深,這是來解決問題的,還是來“泄憤”的?

    恐怕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直接把老師也擺在了“對立面”——家長已經告狀了,老師肯定是要來批評我了。

      在這裏,我想給假期裏總與孩子吵架、冷戰的父母們分享幾個建議:

一、做孩子的伯樂,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如果你發現不了,或者你直接說“孩子沒有閃光點”,那你就是“有最大錯誤”的人!一個連自己孩子的閃光點都發現不了的父母,不知道這父母的眼睛能多缺少“美的發現”,也不知道這孩子的幸福感能有多低?溫馨提示:當你腦海裏全是孩子缺點的時候,你其實是極不理智的,是極需要學習和反思的。

    多讚美孩子吧,特別是在衆人面前、在他在乎的人面前!一味指責和批評孩子,只會惡化你和孩子的關係,只會讓孩子更加遠離你。

二、言傳身教,讓自己成爲孩子的榜樣。

      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做到,太過苛求,更不能讓孩子信服。你總控制不住情緒,卻妄想孩子可以溫文儒雅?你總是“手不釋機”,卻渴望孩子“手不釋卷”。正因爲我們是父母,我們纔要努力讓自己先成爲——你渴望孩子成爲的模樣!

三、平等交往,不用父母的名號壓迫孩子。

      對待孩子要有耐心,要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強迫孩子 。不要總想着“孩子必須聽父母的”,如果父母只是爲了讓孩子“降服”於我們,那其實大可不必。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太強勢的父母,只會讓孩子更叛逆。把孩子當同齡的朋友,平等交往,耐心溝通吧。

四、父母合力,讓家庭更溫馨、更有學習氛圍。

    這個假期,作爲家長,你是如何計劃的呢?

    出遊?聚餐…有沒有想過每天讀一會書呢?如果假期總是“在路上”、“在車上”、“在餐桌上”,那孩子不能靜心作業、讀書,就不奇怪了。

    關於孩子的假期或作業,父母應多溝通,多“撐臺”,達成統一戰線,互相支持、共同推進。

五、學會反思,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孩子“枝葉”“花朵”“果實”的呈現,都離不開土壤的“營養供給”。任何問題的產生,“營養供給者”——父母,都應該先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開學就“乖”,放假就“怪”的家長朋友,特別需要反思。

六、控制情緒,不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給他人。

    生氣時,記得按下“暫停鍵”——不做任何事情、不說任何話!深呼吸、轉幾圈,三五分鐘後重新梳理、處理。

    作爲家長朋友,最忌諱帶着情緒、當着孩子面,給老師打“告狀電話”。每個孩子都渴望把最好的一面留給自己的老師,即使哪裏確實不好,也希望能在老師那裏重新樹立“美好”。而這種當着面的“告狀式”的電話,就是一場悲劇——把“美好”撕毀給人看——給孩子最在乎的人看。孩子接下來是不是很可能“破罐子破摔”?是不是很可能斷了努力在老師那裏樹立美好形象的念想?           

    最後,還特別想告訴家長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纔是家庭教育最美麗的風景,纔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