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麻了!千万别只看估值炒股!

受国庆“节前效应”,以及昨夜美债收益率蹿升、美股大幅下跌影响,三大股指全线收绿。

整个市场有接近4000只个股下跌,仅400多只上涨。

“双限”之前,涨势凶猛的资源、化工和能源周期股,更是成了重灾区,大面积10cm跌停。

(比如燃气板块)

而长期霸占雪球热门榜前10,今年最赚钱的公司、投资者讨论最多的股票,“航运茅”中远海控,

在限电限产至今,三个交易日已经跌去了23%。


很多人不解:

七八月份周期股最好的季节,“周期之王”都没怎么涨;现在周期股跌了,怎么它反而跌的更多?

“海王”执行新的长协价,接下来2-3年的利润都可以买下公司,已经是低估了,怎么还跌?

这只股票我也一直有关注,今天就跟大家说说,

为什么“明显低估”的股票,还能再跌三年,甚至跌去50%。


先说说银行。

相比于业绩大起大落的强周期股,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不低,每年的收益都稳中有升。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除了招行等少数翘楚,银行股却大面积破净(PB小于1),并且持续了超过5-6年?

这么明显的“套利”机会,都没人发现,是市场瞎了吗?

我们知道,市净率跌破1,也就是说这家企业的市值,已经低于它的账面价值。

从这一层意思看,现在买入看似非常划算,是“稳赚不亏”的生意。

它相当于一部二手手机卖你300,可你把它拆了转手卖零件,都不止卖掉300块。

净资产=资产-负债,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要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上找。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存款是我们的“资产”,贷款是“负债”。而对于银行来说,刚好是反过来的——

放出的贷款能够钱生钱,属于“资产”;而我们的存款,是他们的“负债”。

银行要想盈利,就得寄希望于借出的钱,能完全收回本金和利息。

而最近几年的经济,不似世纪之初那么好,想把蛋糕做大,已经越来越难。

这就导致了银行坏账率的提升,以及,很多企业不续贷,就没法继续经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原因——

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不需要借贷也能活下去;等到企业急需资金周转了,风控审核又往往通过不了。

下面我们继续推演:

我们按当前的市值,收购了一家银行。

当我们“变卖”银行资产,从中套利的时候会发现:

银行的固定资产很少,绝大部分资产,都来源于出借的贷款。

当你把能收回来的贷款,全部讨回来了,它们往往还不够支付储户们的存款和利息的。

还有些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不续贷只能导致企业破产。

减值的部分,只能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暴雷”。

这样一算,它的市净率,经常是会大于1的。

这时候,如果银行只能维持一个业绩低增速,我们就不能说,“抄底”银行股,是一个好生意了。

如果我们看这张银行PB走势图,也能发现:

银行的市净率,并不是长期低于1。

在08年之前,经济景气的时候,银行的市净率可是维持在高达4~6的水平。

因此,如果没有对银行“生意模式”的深入了解,投资银行股,就跟买彩票没什么区别。



再说说周期股,就拿三一重工举例吧。

它所在的工程机械领域,和中远海控的航运板块,都属于强周期行业。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它股价是如何攀上巅峰,又如何快速腰斩,被人调侃为“二五重工”的。

先看看三一为什么涨。

三一重工2016-2020年的持续大涨,其实要归功于2009-2011年的大基建和“四万亿计划”。

在当时的需求和政策的推动下,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3年增长了3倍,利润更是从19.63亿元增长至86.49亿元(10年前的近百亿哦),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9.91%!

可是好景不长。

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了工程机械行业产能的疯狂扩张。

产能过剩+宏观调控,使得下游需求大大减少,供过于求,于是价格下跌。

于是厂商们头疼了,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卖库存,行业彻底进入低迷期。

股价可不等人,三一重工就这样哼哧哼哧地跌掉了70%。

行情总在绝望中产生——

2016年1月,此时的三一重工PB已经跌到1.57,被市场严重低估。随着行业回暖,海外业务的拓展,公司经营情况大幅改善,压制股价的弹簧,终于松开!

三一重工,业绩(EPS)和估值(PE)双升,终于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十倍上涨之旅。

为什么跌呢,历史也解释过了:现在正在经历12-16年的过程。

即使三一重工在一季度盈利再创新高,即使730国常会,强调21-22年将以基建托底经济,

过剩的产能也无法改善行业下行的趋势。

三一在一波反弹过后,又回到了25块的位置上去。

对于强周期股,我们不要将短期的业绩增长,当做未来的常态。

就像太阳每天会东升西落,一年有四季之分,它们并不会为人类意志所转移。

也许行业从衰落到景气的拐点,我们很难察觉,及时埋伏;

但在业绩最亮眼的时刻,背后也意味着估值的陷阱、拐点的临近, 我们应该抽身撤退。

就拿三一重工来说,年初很多人说才20倍PE,多么多么低估;

但如果我们查看它的PB估值,会发现,数据早已提示了风险:

最后,说回中远海控。

对于历史上的强周期股,并非不能通过行业逻辑的改变,华丽变身弱周期和成长股。

今年的券商股,因为转型“财富管理”的预期,某种程度上完成了投资价值的重估。

即便是白酒,在2017年以前,很多人也把它当做周期股和夕阳行业看待。

中远海控过去一年的持续上涨,吸引了市场足够多的注意,也让人们对于海运行业的前景,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全新的认知。

只是,这个而这个周期弱化、市场认知重估的过程,一般不会在股价顶部实现。

人性经不起等待,价值,还是需要更多时间的沉淀来完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