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41】一个人的足迹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据说,这是他常对己对人讲的一句话。他也确实留下了自己的鲜明人生足迹。这个他,就是穆旦。

有人士指出:“一百年后,大家肯定都还记得穆旦,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这是非同凡响的一个比较型判断,值得琢磨。我倒是觉得,时下记住“垃圾”的比较多——网上传播最多最火的往往不就是“垃圾”么?谁还会花时间去记忆“现代诗篇”呢?该话语中的“大家”,若为文学大家、译界大家,这个判断肯定是永恒成立的,若为普遍性的大多数人,则论断成立就不那么十足肯定了。

穆旦何人?查良铮也!

查良铮何人?中国现代主义诗人,著名翻译家也。比较地说,鲁迅先生的同乡也,但却是后辈于鲁迅先生。即此,我则再次感叹“浙江的盛产文化名人”

穆旦先生早年是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的,后改为外文系。这一点上,与鲁迅先生又有点小类似。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就读时,主攻的就是矿产资源科。我之所以着意这一点,就因为自己职业生涯中与“地质家”打交道比较多,但他们却不懂得鲁迅、穆旦,尤其鲁迅还有过与李四光的“论战”。

其实,我对穆旦先生也是“无知”的,亦即今天才开始知晓的。我高中毕业那年,穆旦先生所译拜伦诗作《唐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那时的我,尚不知拜伦何人、《唐璜》何作。教育啊,就是这么奇怪!——教育不发展、不发达,是要耽误人的!发展、发达了,就不耽误人了吗?自我教育,才是最具根本性的教育。

查良铮何以又是穆旦?“查”字拆分后的结果:木旦,“木”与“穆”同音,故成“穆旦”。“穆旦”何义?以字典考究一下这二字,寓意该是有多种的,根本上讲,该是“庄稼天天生长”的,人生不是最该这样的么?

穆旦先生是参加过中国入缅远征军的,抗日战争的血与火于诗心无疑是巨大的洗礼。所以,我很愿意将其戎装的照片作为压题与封底图片,且更能彰显一种“文武兼备”的才华。

还有,诗人往往就是一种战士!或许也因为此,穆旦先生在1958年遭遇政治迫害后才能笔耕不辍,生命昂扬不息。

穆旦先生与夫人、子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这张全家合影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呢?可想象、联想的很多,关键点是:非凡人生,往往也是普通外在样态的,非凡是取决于内心的,尤其灵魂的非凡!我不知其子女后来的人生成就如何,但一定不是平庸的。

穆旦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后留校任教,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在南开大学任教。他也是南开中学毕业生。这样的人生经历,让我铭心一点:来日再去天津南开大学参观,或再去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就要增加“穆旦”这个人生思考点了。

穆旦先生的译著《唐璜》今天重启阅读历程,我的决心是一鼓作气读完!

合上《唐璜》一书,亦即掩卷而思,一个意念顿生:中国的历史,大概就是一部优秀人才的“被折腾史”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