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人生,我有锦囊

人生苦短

最近一位朋友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就在她的眼前,一辆电瓶车被撞碎,驾驶员当场死亡,一条生命就这样骤然远去。比起生死,生活中的种种忧愁困苦,仿佛微不足道。这让我不禁思考,人生苦短,如何活得自在?


何为自在

佛说:

所谓“自在”,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

凡夫俗子,我们轻易达到不了这个境界。我心中的“自在”,不是财富自由,不是心想事成,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让我们的内心与外在世界达到一种平衡。就像丰子恺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


身心自在

我见过的活得最为自在的一个人,是一位古琴老师。

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他,家中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眼可以望尽家里的一切。家用电器只有洗衣机、冰箱和电脑。没有空调,吹自然风;没有电视,怡然自乐。

他家最值钱的就是他的古琴和书籍,家里四面都环挂着古琴,每一张都价值不菲;中庭有一面书墙,都是比较珍贵的古籍。

对每个来学习的古琴学生,他都只收100元。外面任何一个他这样级别的老师,至少都是1000起了。

他就是这样从来不会把这些事挂在心上,没有欲望,自在快乐。

老师永远眯眯笑,像一尊弥勒佛,但是对于他的原则,从来半步不退让。

每周都有两三天是他的闭关日,不接任何学生,对于收学生,他也是看缘分的。随缘自然。

每年,他都会和他的夫人去西藏朝圣。

古琴,也是他的信仰。

只要手摸到琴,老师就已经身心入境,身心入定,仿佛与世隔绝了。

这样一个真正自在的人,会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舒适,令人不由得心生向往。



谈 何 容 易

得了真自在的人,必有一番修为,作为我们普通人,烦恼一大堆:房子要供,车子要养,孩子要管,工作要忙,老人要照顾……说白了就是缺钱、缺时间、缺自由。做为一个苦逼的中年人,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可以留给自己,还何谈自在?


自在由心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活的全是个心态。想要自在,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不就是让自己心情好嘛!

想要自在,我有锦囊——

锦囊一:欲望断舍离

一说起断舍离,大家就想到“扔扔扔”,但是大家有想过“扔扔扔”之后的“买买买”了吗?不走心的断舍离,其实根本不益于减少我们的“物累”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身心负担。

那要如何正确断舍离呢?

其实,舍的意义是,舍去对我们无意义的,没有贡献的东西,包括人和物,包括思想上的和心灵上的。只有真正有意义的“舍”,才能是真正的“得”。

通过不断的舍,覆盘自己与每一件物品、每个一念头的姻缘,该放下的,感恩告别;该留下的,放在看得见的地方,物尽其用。没有“以后或许能用上”这样的假想,只有当下。这样的断舍离,会让我们的目之所及,都是自己珍视和喜爱的物品,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自己与每件物品、每份关系的链接,感受更多的美好,更爱自己,在潜意识里更自信随心,从而拥有更自在的人生。


锦囊二:修炼谦卑心

人生中有很多种修行,很多种信仰,但我发现,各种修行和信仰都在感召大家修炼谦卑之心。有谦卑心,我们才会反思,悔悟,自省,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强大。

《人生只有一件事》的作者金惟纯先生在书中写到,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修认错”。人生是一场修行,开始和结局都已注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唯有不断的反思自己。修认错,修小事,从每一件小事当中找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反思和改进。人生越来越好,内心也越来越轻松。

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扫塔,为什么从底下往上扫?

很多人都会很疑惑,从底下往上扫不是越扫越脏,扫到最后不是只有一层干净吗?原著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其中是有寓意的。

《百家讲坛》赵玉平老师将这扫塔的寓意总结成12个字:“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也指修行的四种境界:

起点低:指的是修行先从最浅的一层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当下净:不念过去,不望将来,把握当下,先把当前这一层扫干净,把眼前的事做好。

回头脏:扫尘除垢与学习和成长一样,永无止境。当自己的境界提升了,才会发现以前的问题。

平常道:扫洒应对也是一种修炼,真正的修炼就在平常之中。

这也正是金惟纯先生所讲的:修炼,从小事修炼,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做好眼前事,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会给我们以安定感和成就感,让内心得更踏实,更自在。


锦囊三:放下我执心

人的自恋情结是与生俱来的。

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好。我们每天出门前梳洗打扮,对镜穿衣,都是自恋的表现。自恋情结来自原始社会人们对他人认可的追求,因为原始社会,被认可,被接纳意味着相对安全。所以现在人们依然在骨子里有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倾向。而佛教中所说的“我执”,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自恋情结,所以想获得真正的身心自由,只有: 放下自己、放下自恋、放下执念,得自由。

曾经我穿了一件右肩撕开小口的白T恤,在被人指出来之后,一下子就不自在了,仿佛自己被降低了档次一样。在没有发现之前,这个衣服的破损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的潜意识,是自恋造成的心理负担。

有句老话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也是这样的。我们天然的认为大家都在关注我们,尤其是我们的缺点,甚至是针对我们(总有刁民想害朕)。但是,实际上,有或没有,又怎样呢?关注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与万事万物的连接,更多的是由我们所掌控。更多的去连接自己喜爱的,跟自己同频的人事物。与其费尽心思,百般琢磨的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不如按照自己喜欢的模样,活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拥有内心的自在,才是真正的自在。

锦囊四:坚持做覆盘

覆盘和反思,是个很神奇的工具,它能让我们抽身于事件和情绪之外,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关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感受,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被我们一点一点忽视掉的那一部分。

用日记或每天三件事的方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行。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释放,让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被记录。覆盘像是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spa,无论是好的,坏的,被记下,从而被放下。不再占据我们的更多注意力,让我们的大脑减负,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如果怕自己坚持不了,也可以扫个码,跟我们一起打卡,相互鼓励,彼此裹挟,生活的苦与乐,我们一起分享!



说到做到

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

樊登老师说,创业需要低成本试错。

其实我们也可以对“自在”进行一些低风险尝试。在我们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满足自己身心上的一些需求。

比如: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次短暂的“失联”让自己放空,

给自己设置一些“小确幸”,

犯些不痛不痒的小错,偶尔自黑一下,

放下“面子”,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扩大我们的舒适区。

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自在”!

自在由心,从行动开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