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什么新疆这么冷,南方那么热?


#自然记录  肉眼可见,天地间在集聚某种“阴寒之气”!

正想着,天气预报短信到了,伊犁河谷今晚到明天开始大幅度降温,可能会来雨夹雪!


这场呈一定规模的寒潮来自更远的地球之北,准确说是北半球极地地区的强势冷气团。这些地球之北的寒冷空气,随着太阳️ 直射点在“秋分”日这天由赤道南移,整个地球北半球直接接受到的太阳温暖越来越少,“阳衰阴盛”,于是冷空气加速“成团”,正常情况下会在每年“寒露节”对伊犁开展第一轮进攻!

气象学里说,当一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或48小时温度下降10℃,或72小时温度下降12℃,并且全天最低气温在4℃以下的冷空气,就会被称之为“寒潮”。


预计伊犁河谷这次就是“寒潮”,气温将持续一段时间在1-4℃之间。因为降温迅速,伊犁河谷的暖气还没有到来,可能会有一些年老和体弱的人会出现“风寒感冒”!

因为疫情F城,老夏还有部分青南瓜留在地里,这场大降温会让它们不耐贮藏了!还有没来得及熟透的刀豆,估计成熟不了了!倒是地里的萝卜,预计这场寒潮会更有利于它们加速往地里扎根!

寒露节马上到,今年秋天的伊犁,大体上是严格按照“秋降”规律来推进的!


但是从整个中国气候来看,今年整体异常反常!

通常来说,随着“秋分日”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南移,整个北半球包括中国的陆地太阳温度会迅速下降。但今年的中国陆地,尤其中部地区,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墙,阴阳、冷热两大阵营在这里冲突,冷热气流在这里集聚冲突,从秦岭到河南的广大中部地区,成了狭长的多雨带。


气象学家说,这是因为“西太副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今年“异常偏北,并且强度偏强”。

简单点说,这个“西太副高”本来应该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离开直道继续南移(秋分日是节点),它也应该理所当然地将势力范围退守到西太平洋去的!

可是,今年这个“西太副高”很反常,它很固执地继续在秋天固守在中国南方上空,其北线分界线恰恰是河南和秦岭往东的连片地区!这就造成两个结果:

(1)它势力范围笼罩的所有中国南方,今年秋天罕见地持续高温,因为持续少雨,甚至秋天比夏天还热!

(2)而它的北线,中国中部地区(秦岭河南及往东),形成了屏风地带,冷热之气在这里冲突,挤压,擡升,出现持续的雨季,甚至是百年少有的雨季,秋天仍止不住的雨季!

所以,我们分析地表温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温度,其实两大因素影响最大:

第一是太阳️ 直射点,这是太阳直射带来的温度;

第二是海洋气候的影响,我国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影响,每年夏天,“西太副高”会随着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线——北回归线之间,趁机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从海面上移动到陆地上,形成中国南方的“闷热”、“酷热”天气。


但通常情况下,“西太副高”的势力北线(边线通常会形成围墙和屏风效应,成了冷热气流交汇对流的边界线),不会这么偏北,今年太偏北了,伸到了中原地区;而且,今年的“西太副高”强度也太强大。

于是,中国中部地区各省,出现了百年少见的持续强降雨!


当然,如果只是记录新疆尤其伊犁的气候变化规律,因为我们离海洋太远,所以不仅要关注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又要关注大陆副高的影响,后者对我们的气温变化影响也大!

如果把古中医里大地的“气机”变化,把“升、浮、降、沉”,与自然界的太阳直射循环变化(包括月球),及上述“西太副高”等联系起来,其实也是相通的,并不背离。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当我们记录几年下来,观察过四季的变化,医,易之理,生命之理,皆在其中!不过限于文字,老夏本篇不涉及!

天色已晚,老夏正一个个戳着本篇文字,窗外已经冷风呼啸而过,窗户哗啦啦作响。

看来,天地变化,果如其然!

——老夏自然生活研究院2021.10.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