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是一個向內的過程——《這不是你的錯》讀後感

最初看似的困境實際上都是隱藏起來的恩賜。諷刺的是,我甚至走到了這個世界那麼遙遠的角落尋找我想要的答案,可是真正能夠治癒自己的能量竟然是自己的內心,而它只是一直都等待着我去發現。

作者在34歲時,第一次出現眼性偏頭痛,導致雙目失明。隨即,他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無助之中。

無奈之下,他把公司交給朋友打理,離開親人,一直向東,開始了漫長的“視力追尋”之路,最後到達了東南亞。一路上,無論是老婦人,還是穿長袍愛笑的男人;無論是醫生還是大師,只要有人說能對他有所幫助,他都會去拜訪。

在這期間,他不斷地冥想,禁食,也喝草藥,結果卻是眼睛越來越嚴重。當然,他通過冥想也還是有收穫的,那就是凡事要去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最後,在靈脩導師的指引下,他迴歸原生家庭,重新修復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雖然這時,他已經不再因爲眼睛而焦慮擔憂,不再期待他能恢復,因爲他已經學會了雙目失明時該如何去好好生活。但是眼睛卻奇蹟般地康復了!

走遍了半個世界都沒有治癒的疾病,卻被自己治好了,所以說治癒是一個向內的過程。

幾年前的紫熙也一樣經常生活在焦慮和痛苦之中。

她不能和丈夫,孩子一起出去參加喫飯,唱歌,旅遊等一切娛樂活動。只要坐到這個環境裏 ,她的愧疚和自責的感覺就會一直困擾着她。因爲她覺得自己不能享受,首先是覺得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有這錢爲啥不給父母弟妹買點好喫的?有這時間爲啥不回去陪陪父母?其次是感覺浪費感情,跟別人在這兒交流感情,何不去和父母弟妹搞好關係?

沒有能力讓侄子到城裏上學,就趁假期把侄子接到家裏來住。可是對她來說每個假期都很忙,侄子和兒子也經常打架,以至於沒有任何休息時間的紫熙,經常會失控,無法抑制地對倆孩子發脾氣。雖然自己付出那麼多,結果侄子跟她也並不親近。

對於弟弟,紫熙總是能幫就幫,實在不能幫那肯定會焦慮,糾結,自責,內疚……幫不了弟弟,就是不能替父母分憂,那麼父母豈不是白供自己上學了?一次次感覺自己太差勁了,這點小事兒都做不到!

這件事過去了,又會有別的事兒,這些焦慮和內疚時不時地就會出來困擾紫熙。無處排遣的她,就會把這些壓力以冷漠加無視的方式,變成對丈夫的無聲的責備和抱怨,責備他不能幫上忙,抱怨他不理解自己;還會變成對孩子的不耐煩和讓孩子完全摸不着頭腦的訓斥,指責;還讓自己天天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隨時隨地地唉聲嘆氣。

開始學習心理學之後,紫熙才知道,原來這一切痛苦的根源是原生家庭。

有那麼一段時間,她很排斥她的媽媽,覺得是媽媽造就了現在痛苦的她。

直到有一天,老師說:“只有和父母的關係得到和解,只有你自己發自內心的改變,生活纔能有所改善!”她纔開始試着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試着去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的不易,理解他們也有自己無法改變的原生家庭……

想通這一切之後,

她開始改變自己:該自己管的,一定要管;不該自己管的,一定不要管。因爲管的太多,不但不是幫助別人,而是在阻礙他們成長。

她開始接納自己:世界上只有自己纔是最重要的,只有愛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內心才能充滿力量;只有內心有了力量,纔有能力去愛父母,愛弟妹,愛配偶,愛孩子。

兜兜轉轉這麼多年,紫熙才發現真如作者所說,能夠治癒自己的能量是自己的內心,而它只是一直都等待着我們去發現。

現在,紫熙能夠真正地放下父母,放下弟妹,放過自己。真正地專注於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長。

作者說,最初看似的困境實際上都是隱藏起來的恩賜。的確如此,紫熙曾經的原生家庭,現在的上次孩子們都是隱藏着的恩賜。他們給了他她數不盡的寫作素材和成長的契機,難道不應該感謝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