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關係纔是一個家庭的核心

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

諮詢師榮偉玲說:“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

當然,戀愛不是對親子關係的簡單複製。我們會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

戀愛期間,理想父母都會無條件接納戀人的一切,並互相給予無條件的愛。

獲得了足夠的無條件的愛之後,雙方都會變成孩子,一起退行到童年。這時 ,二人又互爲對方的理想父母,互爲對方的孩子。這個階段決定了我們會重複童年的錯誤,還是會修正童年的錯誤。

孫儷和鄧超是娛樂圈裏公認的模範夫妻,但他們的原生家庭也各有各的不順。

據媒體報道,孫儷12歲那年父母離異,當時媽媽只拿到了2000元的扶養費,母女倆處境艱難,媽媽白天在商場做售貨員,下班後還去朋友公司當清潔工,看着媽媽辛勤勞累,孫儷對父親的怨恨與日俱增。

每當看到勞累的媽媽,孫儷在心裏暗暗發誓,我長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同時對爸爸的怨恨也更增添了幾分―――他一定忘記了我和媽媽吧?他一定在和他的新妻子過着幸福的生活吧?

再來看看鄧超的原生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家博物館的書記,母親是一家企業的幹部。母親帶着大姐、父親帶着大哥和二姐組成了一個再婚家庭,然後有了鄧超。

鄧超父親對兒子十分嚴厲,但是這種嚴厲似乎讓兒子更加叛逆。據說那時的鄧超總是惹是生非,以至於他爸媽有個外號叫“消防隊員”。在學校裏,鄧超綽號是“混世魔王”,酷愛抱打不平。鄧超還經常逃學泡舞廳,被父親從舞廳抓回來免不了一頓打罵。最後,他選擇了離家出走。

雖然父親嚴厲,但那只是一種教育方式,父母給與鄧超的愛不比任何一個家庭少。鄧超是家裏最小的孩子,還有哥哥姐姐,所以他不僅僅是得到父母的愛,也得到了哥哥姐姐的愛。如此看來鄧超的童年,得到的愛還是比較豐沛的。所以他也才能給到孫儷豐沛的愛和足夠的關注。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像他們一樣,在戀愛中修正童年的錯誤,獲得幸福;更多的人都在延續着童年的痛苦。

作者在書中舉例,嶽東是某省電視臺有名的花花公子。6歲時,爸爸因病去世。之後,媽媽開始頻繁換男友。16歲時,媽媽在去見男友的路上發生了車禍。

在19歲嶽東剛上大一時,嶽東認識了女友阿靜。知道了嶽東的不幸,阿靜發誓要好好照顧嶽東,化解他心中的傷痛。

但是相處一年之後,嶽東開始對阿靜百般挑剔。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阿靜的每一個缺點,並無情地加以嘲諷。

一開始,阿靜一直在忍耐。到了最後,阿靜實在忍不了了。在和嶽東喫完“年夜飯”後,阿靜決絕地離開了。

此後,嶽東開始了他的風流史,頻繁換女友。但內心裏卻對女人越來越討厭。

阿靜在一個相對健康的家庭長大,父母都很愛她。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一直很崇拜的父親其實很普通。心裏就有了一個“理想爸爸”的原型: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嶽東正好符合這個原型。

嶽東的媽媽能幹,漂亮,但過於風流,一點都不愛他。阿靜正好符合嶽東心中“理想媽媽”的角色,能夠給他溫暖,安全和無條件的愛。

在得到阿靜無條件的愛之後,嶽東退行到了童年。把阿靜當做他的媽媽,懷疑阿靜也不愛他,也非常風流,等等。總之,他把所有對媽媽的情緒都發泄到了阿靜身上,最終導致分離。

當然,童年缺愛的孩子會痛苦,如果把孩子當成最愛,同樣會產生很多問題。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峯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還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對於很多媽媽而言,與她最親密的人,是兒子,而不是丈夫。所以,當兒子組建新家庭時,媽媽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親密關係。

而兒子,他一直都知道,他在媽媽心中,自己比爸爸重要。結婚之前,他爲此很自得。所以,他會不忍心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係。因爲他覺得這樣就是“背叛”了母親。

如果媽媽心中最愛的人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麼在兒子找到他最愛的人時,媽媽會由衷地祝福兒子和媳婦走上了他和丈夫曾經走過的幸福之路。

綜上所述,夫妻關係纔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夫妻關係好,一切都會順順利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