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寒露节了,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寒露节,中国南北的气温总算降下来了!只是,一叶知秋,变成了“一夜知秋”!

中医里是,秋气得降!

自然气候学里,算得上“硬着陆”!


虽然太阳️ 越过赤道(秋分日)去了南半球,但是笼罩在北半球空中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迟迟固守不动,不肯放手,于是整个中国南部还在焖锅里。

到了寒露,这是重要节点了,地球北半球北极的阴寒冷气按耐不住了,必然发起誓死捍卫尊严的南下运动。

东北、内蒙到青海宁夏到新疆部分,迅速提前进入冬天!

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边的边界线一带,会发生剧烈气流冲突而降雨(今年是秦岭和山西等地暴雨)。


这一波北极阴寒冷气会很凶猛推进到中部省份,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范围一大半推到海上去(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寒露节全部退到海上的,今年反常,太顽固)!

今年,源自太平洋西部的亚热带高压势力,推进到北半球陆地的强度,及力度,都算几十年里最强的一次!

因为推进得太深了,原本是长江流域的暴雨洪水,用力过猛,过界了,下到了黄河流域!

河南今年就措手不及,“百年不遇”!


两广地区,是沿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还会有一定程度反扑,所以寒露节虽然也会降温,但是后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30℃附近,拉锯战一阵子!

而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将正式进入秋天的“秋降”阶段!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人类适应了几千年地球时候的规律变化,突然出现一年这种反常,该降温降落不下来,身体就会有诸多心慌、胸闷、憋死、心不宁甚至心悸……

这是前几天老夏朋友圈长文科普,用到了图片示意图,国家气象局图片!

一叶知秋,到“一夜知秋”,这种迅速变化,最近会出现很多感受风寒感冒的情况!

好,上面我们把自然气候学家,把科学层面的情况说清楚了!

那么,回到我们的中医学习来,我们这两个群,都是学习中药植物、中医道理的。

那么,这些“科学层面的道理”,与中医里的“升浮降沉”有何关系呢?

今天寒露节,我们来回到这个二十四节气,不太标准的示意图来!


看看寒露节,我们太阳去了哪里,刚刚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新东西叫影响地面温度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

我们来看看,北半球天地间的“阴、阳”能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注意:这些都与我们天气变化的健康和疾病有关)

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一开始本群的课程里,老夏打过比方“我们坐在一辆叫地球的生命观光车”上!

脑海里,我们把初中物理学知识拿出来,想想地球自转、环绕太阳……


我们看上面黑白的二十四节气图,看看,一年里,太阳️ 有两次直射赤道的机会,是哪两次呢???

秋分、春分

秋分是今天的15天前!

那一天,地球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向南走,秋分日直射赤道,然后正式离开北半球,直射点进入南半球!

北半球越来越凉啦,秋天啦,树叶赶紧排队要落下啦,动物们赶紧长膘+长出来细绒毛,准备过冬啦!

此后越来越冷,北半球就冬天了!

春分日呢?正好相反!

地球那一天打南半球逛街回来了,又溜达到了北半球,直射赤道!

此后进入北半球,北半球春天来啦,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热啦,又到了夏天啦!

如果,我们不太习惯闭着眼睛,掐指一算中医里感觉很深奥的“五运六气”,

那么,上述的道理,应该非常简单明了,比较容易懂。

没错!这就是最朴素的“五运六气”!

中国的古人,我们的前辈,中医理论也好,哲学观也好,最初就是坐在地球北半球,坐在中国中原地区,观察自然变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获得的经验,启发和思考!

所谓“阴/阳”变化,最基础的就是太阳️ 一天的东升西落,再长一点就是一年四季!

所谓“升浮降沉”,最基础的就是观察天地间云气、水气的变化来的。这是基础!

而后,从观察植物,神农尝百草中获得身体反应的体验,都这么来的!

不要把古人过于神秘化,推崇到我们的祖宗好像都不像人类了,那么异化和神化是错误的!

我们把全世界的古老哲学,考察一遍,就会发现古人类其实对自然变化有太多相通的认知和经验,只是有些后面没有形成理论,或者没有传承下来,或者后面由朴素自然哲学转道了!

我们再回头考察世界医学,古老的人类医学,东西方,其实都有太多相通的经验!

这说明什么?

人类是地球产物,无论南北半球,无论男女或者种族,其实只要是地球人,地球对人类和生命的最初影响差不多的,人类的经验和认知也差不多!

那么,植物,动物,也是地球产物。

比如,走兽和鸟雀春天会脱毛,把细毛绒毛换成粗毛以迎接夏天;

到秋天,正好相反。

我楼下好几个养狗狗的,还在抱怨怎么最近狗狗满屋子脱毛,为什么?

又很多人抱怨最近自己脱头发怎么那么严重?

我们看大松树,松针在这个季节脱落最多。

落叶 植物都在抓紧把叶子里的营养能迅速得动的转移到茎干里去,或者转移到根里去,然后准备落叶。

——中药里用块根的植物,为何要在落叶后采(秋、冬,或者发芽之前采)呢?懂了吗?

如果秋天天气一直太热,菊花开得不好,

桂花开得不好!

需要秋降秋凉的白扁豆、刀豆都不好,很多喜凉的白菜、萝卜也生长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前面道理!

那么,秋气当降,如果迟迟不降,人体的气机,也是一直浮着的!

心火旺盛(实),虚火上浮(虚),总之都浮在上半身。胸闷、心慌、心悸、心里急,睡眠不好,咽喉干燥,头晕眩晕……

就像一句俗话“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情”!

到什么季节,本应该就是它应该有的样子。

而植物、动物和人,也应该是还有的样子。

这是几千年来生命适应自然变化规律的同频结果。

现在,突然气候变化反常,好比我们坐的车突然猛打方向盘,我们车上的人马上东倒西歪——惯性!

你观察一些普遍疾病,普遍性身故,都有一些规律!


思考作业一:

寒露节到了,中国有句话叫“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是几千年来,中国老祖宗适应地球自然变化获得的生活经验总结。

那么,你来说说看,这句话蕴含着什么道理?或者有哪些教训和忠告呢?


思考作业二:

生命禀自然之气而盛,大部分花都是春天夏天开,那么秋天的代表花是什么?

菊花,算不算秋天的代表?

中药里的菊花(分黄、白),禀秋气而开,那么你不翻书想想它的“药性”应该具有哪些属性?

这些“药性”,与自然有何联系?

我们在中医里,什么情况下,用菊花来纠“偏”?哪些身体情况不适合用它?

如果从性,从味,从形色气味来看菊花,它自身具有哪些特点?

对身体能量的“升浮降沉”有哪些影响?

整体来说,菊花是作用于身体上半部,还是下半部?

为什么会有这些药性呢?你发现有什么自然规律性了吗?

你还知道秋天哪些代表性的花?或者食材里,秋天代表性的食物?试着用同理分析一下?

分析完,你再打开《神农本草经》,看看那种体例“模板”,如果让你来补充现代版的《新神农本草经》,怎么写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