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衰老·死亡》讀書營Day121

《性格的力量》p225

“在離開之前,我們需要高舉我們的立場,歸還那些我們曾拿走的東西,除了我們自己的生存之外,還要保護它的生命。”

讚歎!一個生命如此的高貴!

老人們喜歡說,人死如燈滅,人去世之後,塵歸塵土歸土,但依然也只是從物質的角度去理解。仔細去感受“人死如燈滅”、“塵歸塵土歸土”,總有一種悲壯、哀傷之感。這是事真相嗎?這是真相的一面。還有心理層面的說到這裏,忍不住多吐槽兩句,“我們感覺着各種感受,知覺着各種知覺,思索着各種想法,想象着各種意象”這些不能物質可視化的感知,人們是怎麼開始相信它的存在的?一個人是如何開始相信自己的感覺的?如何相信自己的夢的?這幾天和人討論關於內在兒童的話題,想起好多年前,第一次去上許老師的兒童工作坊,在現場我都驚呆了,曾自許是個敏感的人,但是當老師讓我們開始做關於內在兒童的想象時,我是空白的,哦,還是有身體感知的,但看看周圍,或傷心或感動的流淚分享的人居多,整個場奇妙極了,但我與此無關,感受不到所謂的內在兒童,在我混沌的意識世界裏,並不想讓某種東西聚集吧?不過就這麼奇異地走着走着,居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相信了這一切,就像是某根斷掉的弦續上了而已,就突然呈現出: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選擇…關於我的一切開始變得重要了起來。而當這一切悄然發生時,也開始關注外部的世界。這也是自動發生的。

幾年以後和人聊起關於夢的話題時,對方受過高等教育,有良好的反思能力,他不能接受夢的客觀性,更不能接受夢的重要性。呃,不太擅長把已經非常確定的事用邏輯的方式再證實一下。對方其實很自信,這依賴於他構建起來的龐大的邏輯知識網絡。不過或許有一天他也會開始質疑:這些都是真的嗎?或者會問:我已知的已經是全部的事實了嗎?人怎麼可能會放過自己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