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人使守囿

我们常说“踊跃”一词,“踊”和“跃”都是是向上跳的的意思。“踊”在古代还指一种鞋,给缺了一只脚的人穿。我猜类似增高鞋,底比较厚,穿后可以和健存的另一只脚找平。有个成语“屦贱踊贵”,是说“踊”比一般的鞋贵,问题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缺脚要买“踊”呢?这就要说说古代的肉刑。

“看什么看,我脸上又没有字”,常听人这么说,我理解这是“我是好人”的代名词。刑有五,最轻的一种“黥”,就是用针刺面,再涂以染料,走到天边海角都会被辩识出来是坏人。大家熟知的宋江脸上就被刺了字,后来还是请安道全去掉的。那个法家商鞅,因为太子犯了罪不好处罚,就“黥”了太子的一个老师,他还割了太子另一个师傅的鼻子,这是又一种刑罚叫“劓”。

“刖”是第三种刑,肉月旁,古代“月”字通“肉”,右边是“戳刀”,合在一起即用刀砍下块肉,具体就是砍掉一只脚,很残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屦贱踊贵”了。

五刑的最后两种,一是司马迁所受之“宫刑”,另一是“大辟”,即死刑。

被施刑后的人还是要给予出路的,比如让“黥”过的人去守城门,“劓”过的人守边关,区别何在?也许“劓”比“黥”看上去更恐怖,吓唬敌人比吓唬自己老百姓更重要吧。

受过刖刑的人也被安排了一种工作,就是守“囿”,“囿”指养动物的园子,供王者狩猎娱乐,相当于让犯人看管王的动物园。

昨天去清艺博,看到山西博物院著名国宝“刖人守囿车”

车很小,上有立体动物14尊:顶部一只小猴,它也是顶盖的把手,小猴被四只鸟环绕,小鸟可以灵巧地转动,四角各一只熊,前后有虎趴在车壁上,下面两只虎抱住了四只小轮子,使得这部六轮车看上去像部两轮车。车侧开门,把门的就是那位“刖人”,他持拐杖,失去了左足

宝贝出土于闻喜县,考古学者携带它去太原的途中还发生了有惊无险的故事。

国宝会说话,它告诉我们《周礼》上的记载“刖人使守囿”是真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