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草稿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人張志和在《漁歌子》中寫了有關漁人之樂的千古名句。

看中國繪畫大系,發現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有漁夫的身影。

故宮博物院藏董源《瀟湘圖》裏有一葉扁舟漁人歸,還有岸邊撒網的團體捕魚者。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中的大小漁船和漁人

就連皇帝宋徽宗的《雪江歸棹圖》裏的點景人物也是漁夫。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冬釣畫面也不少,大都會博物館藏南宋四家之一劉松年《溪山雪意圖》裏有漁夫。

夏珪《雪堂客話圖》的主景雖是冬季圍爐閒聊的賓主,但屋外也有一葉漁舟。

和黃公望、倪瓚和王蒙齊名的元代吳鎮更癡迷於畫漁人。

享江風、觀蘆葦、看野雁、艙中藏着酒葫蘆是吳鎮的漁人之樂。

我從大系中還收集了下面的漁樂圖:

元盛懋《秋林漁隱圖》(大都會)

趙雍等畫的《元五人合卷》(故宮)

唐棣《雪港捕魚圖》(上博)、《歸漁圖》(大都會)


明戴進《長江萬里圖》(克利夫蘭博物館)

文徵明《桃園問津圖》(遼博)、《石湖清勝圖》(上博)

吳偉《雪江捕魚圖》(湖北省博)、《漁父圖》(天津博物館)

董其昌《燕吳八景圖》(上博)

爲什麼古代繪畫裏這麼多漁夫形象呢?我覺得是反映一種文人趣味,有幾個故事耐人尋味:

其一、姜太公釣魚

姜尚在渭水邊用直鉤無餌釣魚,獲得周文王垂青。

其二、屈子遇漁父

屈原自沉之前,遇漁夫,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漁父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其三、嚴子陵穩坐釣魚臺

東漢嚴光是劉秀髮小,多次拒絕劉秀邀之爲官的請求,遁世富春江釣魚。

其四《桃花源記》,

東晉武陵漁人的奇遇。


所以,“漁人”是古代文人精神追求的一個“文化符號”,可以解釋爲:

*待價而沽,期待有人慧眼識珠(姜太公)

*屈原不與世俗流合污固然可敬,可是漁父唱:“滄浪之水清啊,可以用來洗我帽纓;滄浪之水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這種隨着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道家理念,想想也好有道理。

*不求富貴,但求自在(嚴光)

*追求一個沒有戰亂,平等安寧的理想國(武陵漁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