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生命:保障深入(上)

《延命紫雲嫋嫋》系列  第080篇

在對人“性、命、生”基本認知的基礎上,可通過以下角度,先從認識世界開始,更深入、具體地認識人生和生命。

一、深入認識世界

1、世界的形式:主觀、客觀、介觀

整個世界分爲主觀、客觀、介觀等三種形式,看清各自的界限,三者相互關聯,才能保障認知全面。但是,三者往往是相互分裂的。主觀通過介觀反應客觀,是人生的一大難關。

主觀是指人的意識,比如欲、情、愛、仰、信。思想觀念是固化的主觀,常限制我們認知。客觀是指一切有形質的存在,比如實物。介觀是主觀與客觀相互關聯的媒介,是認識世界的媒介,包括由人體悟、覺醒而發現的中介、中道,既有主觀成分,又有客觀成分,比如命、公理、意志。

偏主觀者自大自傲,偏客觀者自卑自悲,偏向任一方都會失去前方(介方)。站在介觀上,纔不偏不倚,保障認知周全。比如,站在滿命、延命上,才能看清男人女人之間的相互關聯。

2、世界的規律:主觀的因果律、客觀的矛盾律、介觀的介反律

客觀世界,生生死死,毫無變數,自然由道而行,談不上因果。而人的主觀一旦參與,這個秩序就會改變,形成因果。客觀生死有常,因爲包含着陰陽兩種相互矛盾的能量,而雙方的共同基礎,決定着各自必然走向對方,這就是介反。

依據三大規律,主觀上,要以終爲始,主動造因,從而贏得結果,用未來約現在,忌妄想、跟風、盲目。客觀上,要協調並舉,避免對立,看見事物的另一面,忌妄爲、耗損、傷害。介觀上,要保持禪定,活出良心,順應翻轉,忌固執、固化、偏激,被主客觀拉着走。

3、世界的關係:互根(潛)、互補(含)、相成(顯)

宇宙萬物間的關係,包括尊卑之間,皆是如此。因爲萬物同出一源,潛含根源,且同往一處(迴歸共同本源),具有共同的支撐、約定和引領。宇宙萬物爲何層次、種類、特質各不相同?正是爲了滿足各自的互補需要,通過互補、互助,纔能有所成就。

萬物(包括人與人、男與女)之間,應表現爲和諧、互補、搭檔關係,以欣賞、敬仰、互補爲主基調。所謂和諧,和而不同,打了就和,和了還打,永不背棄。互補,體現爲向對方學習,不評價。搭檔,就是互幫,對手、對頭也是一種互幫形式,而不是滅掉對方。

4、世界的關聯:內(實)、外(虛)、間(恍)

世界是一個整體的生態鏈,先要分清內外。唯有“命”是“內”,其他一切皆爲“外”。“命”的形態是“虛”的,實際卻是“實”的,所以生命不息;外物的形態是實(客觀)的,實質卻是“虛”(主觀)的,所以即生即滅。

人類發展,就是受內外關聯認知制約,在神學、哲學、科學之間循環往復。搞不懂神學了,就去玩哲學,搞不懂哲學了,就去玩科學,搞不懂科學了,又返回來玩神學。

二、深入認識命

1、命的功能:本能(低維)、潛能(高維)、間能(間維)

本能屬於低維生命,顯性存在,人人皆有,無好無壞,不宜評價,不能扼制,只能利用,應自然發揮,向養命的方向發展。潛能屬於高維生命,潛性存在,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依靠間能激活,是人生修煉的目標。間能屬於中間維度,含性存在,是低維與高維的中介能量,比如心性、意識、精神、思維等。

人生修煉,命境改善,活出高我,首先要調動間能,通過間能,利用本能,召喚潛能。至於如何調動,則需要專題闡述。瞭解命的不同功能,意義在於提醒我們,人生不能停留在生物本能層面,而要活向高我,不斷昇華。

2、命的作用:內命境、外命境、間命境

所謂命境,是指生命生存和成長的環境。內命境,是指生命的內在資源,比如先天基因、過往經歷、後天素質等,包括家族、民族、星族信息及文化。外命境是指生命之外的一切資源,比如地域環境、物質條件、人脈資源等。間命境是指宇宙公理、高人智慧、覺悟覺醒等。

內命境要分清高低,知缺知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躍遷重生。外命境要爲生命成長服務,不可被引誘。無論內命境或是外命境,只是成長的條件和工具,不可陷入其中。具體的對待方法,是站在間命境的位置上,把握住成長的方向。

3、命的結構:材料(肉體)、能量(情體)、信息(慧體)

肉體、情體、慧體三位一體,只是功能和作用不同,誰也離不開誰,三者相互關聯,才能形成生命活動。肉體恆修行,情體歸使命,慧體型歸零,生命保提升。肉體需要利益,情體需要情義,慧體需要道義,不要留缺口,有了缺口不可持續。肉體易生贅、藏鬼,情體易添亂、染妖,慧體易自愚、招魔,三體修煉,聚精會神,是生命成長的基礎路徑。

4、命的走向:死、復、活

死、復、活是萬物成長的自然路徑。活,又包括墮落、輪迴、重生(揚升)等三個方向。有價值的方向是揚升,包括滿命、延命、揚命等三個層面,具體途徑是養能、補能、塑能。

生命運行,靠的是五臟、五殖、五腦和五官。活着靠五臟,活好靠五殖,活高靠五腦。而五官是生命的關口,導引着五臟、五殖、五腦的走向。生命修煉,關鍵在於五官修煉,首先把好第一關。

五官的意義,在於養命、覺悟和覺醒,而不是享受生理刺激,自我麻痹、麻醉、作死。感覺用來欣賞、補償、引發大愛,知覺用來體悟、領悟、覺悟未來,但需要修行。修行的法門,則在於禪定,活出本心、高我。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