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命:保障深入(上)

《延命紫云袅袅》系列  第080篇

在对人“性、命、生”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可通过以下角度,先从认识世界开始,更深入、具体地认识人生和生命。

一、深入认识世界

1、世界的形式:主观、客观、介观

整个世界分为主观、客观、介观等三种形式,看清各自的界限,三者相互关联,才能保障认知全面。但是,三者往往是相互分裂的。主观通过介观反应客观,是人生的一大难关。

主观是指人的意识,比如欲、情、爱、仰、信。思想观念是固化的主观,常限制我们认知。客观是指一切有形质的存在,比如实物。介观是主观与客观相互关联的媒介,是认识世界的媒介,包括由人体悟、觉醒而发现的中介、中道,既有主观成分,又有客观成分,比如命、公理、意志。

偏主观者自大自傲,偏客观者自卑自悲,偏向任一方都会失去前方(介方)。站在介观上,才不偏不倚,保障认知周全。比如,站在满命、延命上,才能看清男人女人之间的相互关联。

2、世界的规律:主观的因果律、客观的矛盾律、介观的介反律

客观世界,生生死死,毫无变数,自然由道而行,谈不上因果。而人的主观一旦参与,这个秩序就会改变,形成因果。客观生死有常,因为包含着阴阳两种相互矛盾的能量,而双方的共同基础,决定着各自必然走向对方,这就是介反。

依据三大规律,主观上,要以终为始,主动造因,从而赢得结果,用未来约现在,忌妄想、跟风、盲目。客观上,要协调并举,避免对立,看见事物的另一面,忌妄为、耗损、伤害。介观上,要保持禅定,活出良心,顺应翻转,忌固执、固化、偏激,被主客观拉着走。

3、世界的关系:互根(潜)、互补(含)、相成(显)

宇宙万物间的关系,包括尊卑之间,皆是如此。因为万物同出一源,潜含根源,且同往一处(回归共同本源),具有共同的支撑、约定和引领。宇宙万物为何层次、种类、特质各不相同?正是为了满足各自的互补需要,通过互补、互助,才能有所成就。

万物(包括人与人、男与女)之间,应表现为和谐、互补、搭档关系,以欣赏、敬仰、互补为主基调。所谓和谐,和而不同,打了就和,和了还打,永不背弃。互补,体现为向对方学习,不评价。搭档,就是互帮,对手、对头也是一种互帮形式,而不是灭掉对方。

4、世界的关联:内(实)、外(虚)、间(恍)

世界是一个整体的生态链,先要分清内外。唯有“命”是“内”,其他一切皆为“外”。“命”的形态是“虚”的,实际却是“实”的,所以生命不息;外物的形态是实(客观)的,实质却是“虚”(主观)的,所以即生即灭。

人类发展,就是受内外关联认知制约,在神学、哲学、科学之间循环往复。搞不懂神学了,就去玩哲学,搞不懂哲学了,就去玩科学,搞不懂科学了,又返回来玩神学。

二、深入认识命

1、命的功能:本能(低维)、潜能(高维)、间能(间维)

本能属于低维生命,显性存在,人人皆有,无好无坏,不宜评价,不能扼制,只能利用,应自然发挥,向养命的方向发展。潜能属于高维生命,潜性存在,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依靠间能激活,是人生修炼的目标。间能属于中间维度,含性存在,是低维与高维的中介能量,比如心性、意识、精神、思维等。

人生修炼,命境改善,活出高我,首先要调动间能,通过间能,利用本能,召唤潜能。至于如何调动,则需要专题阐述。了解命的不同功能,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人生不能停留在生物本能层面,而要活向高我,不断升华。

2、命的作用:内命境、外命境、间命境

所谓命境,是指生命生存和成长的环境。内命境,是指生命的内在资源,比如先天基因、过往经历、后天素质等,包括家族、民族、星族信息及文化。外命境是指生命之外的一切资源,比如地域环境、物质条件、人脉资源等。间命境是指宇宙公理、高人智慧、觉悟觉醒等。

内命境要分清高低,知缺知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跃迁重生。外命境要为生命成长服务,不可被引诱。无论内命境或是外命境,只是成长的条件和工具,不可陷入其中。具体的对待方法,是站在间命境的位置上,把握住成长的方向。

3、命的结构:材料(肉体)、能量(情体)、信息(慧体)

肉体、情体、慧体三位一体,只是功能和作用不同,谁也离不开谁,三者相互关联,才能形成生命活动。肉体恒修行,情体归使命,慧体型归零,生命保提升。肉体需要利益,情体需要情义,慧体需要道义,不要留缺口,有了缺口不可持续。肉体易生赘、藏鬼,情体易添乱、染妖,慧体易自愚、招魔,三体修炼,聚精会神,是生命成长的基础路径。

4、命的走向:死、复、活

死、复、活是万物成长的自然路径。活,又包括堕落、轮回、重生(扬升)等三个方向。有价值的方向是扬升,包括满命、延命、扬命等三个层面,具体途径是养能、补能、塑能。

生命运行,靠的是五脏、五殖、五脑和五官。活着靠五脏,活好靠五殖,活高靠五脑。而五官是生命的关口,导引着五脏、五殖、五脑的走向。生命修炼,关键在于五官修炼,首先把好第一关。

五官的意义,在于养命、觉悟和觉醒,而不是享受生理刺激,自我麻痹、麻醉、作死。感觉用来欣赏、补偿、引发大爱,知觉用来体悟、领悟、觉悟未来,但需要修行。修行的法门,则在于禅定,活出本心、高我。

(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