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三傑: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蘇格拉底說:“我承認我的無知。”一句話打倒了同時代的衆多“飽學之士”。渴求追逐真理,願意探求一切事物的來源出處,願意找出世間萬物之中隱藏的真知,因爲這樣的緣故,他被神譽爲“古希臘最爲智慧的人”。因爲對問題孜孜以求,見微知著,所以,無數自詡博學的人,都因爲被他的提問駁倒而顏面掃地。因此,他的仇敵不少,而最終,他也因爲自己的辯論和所堅守的真理,喝下了毒酒。他是一個真正爲真理而死的人。

      蘇格拉底毫不掩飾他對美少年的喜歡,這在《柏拉圖的人物對話集》中可見一斑,然而,蘇格拉底喜歡的就是外在的美麗的少年嗎?答案似乎並非如此,他所喜歡的是超越軀體之外的精神之美,純粹之美,能彰顯人本身的智慧的美。外在肉體只是一種象徵物,或者寄託物。就好比一個離世之人給予生者一個掛件,在生者眼中,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掛件那樣簡單了,他還有逝者的精神、逝者的意志、逝者的期望和囑託在裏面。

      也正是因爲蘇格拉底的努力,哲學關注的對象逐漸由自然轉向人本身,人的價值得到彰顯,人的精神得以抒發,哲學的光輝才能讓世人看見。

      柏拉圖認爲有一個世界是人所不能觸及的,那就是理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的一切,我們常人無法領略其中的奧祕,我們所看到,所聽到,所接觸到的一切都只不過是理型世界之外的東西,都不是永恆不變的東西,一切的事物如果超脫理型世界之外,都只能是“流動的”,都只能是變化着的存在。在他看來,概念和範疇都凌駕於人的感覺之上,人是無法探索到真正的真理的,能夠吮吸真理之營養的只有神,或者是被神選中的人,由神的指引或得到神的許可而進入到真理之國的人。

      柏拉圖認爲,上帝將男人的身體分爲兩半,另一半變成男人,把女人的身體分爲兩半,另一半變成男人,如果是男人與女人,他們便結成夫妻;如果是男人與男人,就會出現同性相戀的情況,然而,誠如蘇格拉底熱愛着美少年一樣,這種愛是“柏拉圖式的戀愛”,上述已言,不必再此贅述。

      柏拉圖將女性的地位提到很高,她認爲女性具有與男性相等的能力,只是因爲生育與持家這樣的現狀而被壓抑和隱藏。

      與柏拉圖把真理舉得高高在上相反,亞里士多德肯定人的感覺,認爲人通過感性的感悟和理解會自然而然地獲得真知,而在感性的接觸後,人也會以理性的態度自然而然的分析所見所聞的東西,依靠這樣的觀點,亞里士多德順水推舟一般地提出了自己的邏輯學理論。

      亞里士多德也認爲實在界是由“質料”和“形式”和諧統一的事物構成的,質料是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形式是形成事物的各個特點。由這樣的觀點,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件事的發生存在質料因、形式因、主動因和目的因四種原因的觀點。而目的因是十分獨特的,例如,天空下雨的目的是什麼?亞里士多德認爲是因爲植物生長需要雨的滋潤。這就是其中隱含的目的因。是誰主使這個目的因,是上帝。這種觀點顯然是錯的,但是在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極度落後的古希臘時期,人對自然的敬畏由來已久,許多無法解釋的東西,人們普遍認爲是神在駕馭,即便是亞里士多德這樣的聖哲也深信不疑。

        亞里士多德沒有繼承柏拉圖尊重女性,看重女性的先鋒觀念,而認爲女人只是容器,孩童所繼承的一切精神和品質都取決於父親的基因。這一點一直影響到西方中世紀時期,對於女性地位的打擊十分久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