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聖人之學,以無我爲本

01、你的處境就是你的牢籠

“當下的生活即是你的牢籠”,這話不無道理。王陽明大體上也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一個人長時間浸溺於流俗當中,突然接觸到“高大上”的東西,剛開始多半是覺得自己達不到做不到,既而受舊習慣、習氣牽絆,心中疑惑不定、猶豫不決,既而被身邊人非議,倍感沮喪,甚而懈怠。

身邊都是庸碌平常的人,突然有天有人說“你也能成功”,我還真不敢想;既而這人教我方法說“如此如此,你一樣可以成功”,(從未早起過的我)“早起”兩天發現精力遠不如前,再說“自律”,更是離“成功人士”相差太遠,不免心中慚愧,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能“成功”,懷疑他人所教未必適合自己;將將就就堅持個把月(甚或只是幾天),不見成效,又被別人奚落,心中沮喪,於是想要放棄。

你是否也正在經歷或已經經歷數次這樣的過程?

02、你不改造環境,即被環境改造

要變成另外模樣的人,就需要跟當下的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決裂。成就現在的你的,往往是你所處的環境。環境塑造你的思維模式,塑造你的行爲模式,塑造你的語言和習慣。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你不改造環境,即被環境改造。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對我們有影響的主要是人。樊登曾強調過這個觀點:你的認知水平,大概是你接觸到的人的認知水平的平均值。這一觀點的潛臺詞是說,如果你只同身邊人交往,你很難比身邊人優秀。如果讓王陽明來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看法,他一定會說,“吾之所謂流俗者,近乎身邊人也。”

03、去除小我,升起大我,追求無我

王陽明不說我們所“陷溺”的“流俗”即是“身邊人”,是因爲這“流俗”多半還是我們自己。他說,一個人洋洋得意於自己的某一長處,他便很難全面發展;一個人老想着博得身邊所有人的喜歡肯定,他便很難成就大事。得意於自己的某一長處,希望得到身邊所有人的喜歡肯定,這是“小我”,人不與“小我”決裂,如何能夠成就“大我”?

王陽明又說,“聖人之學,以無我爲本,而以勇成之”,這是說,所謂聖人之學,就是要放下“小我”——“無我”不過是沒有“小我”之私。“小我”放下不易,所以需要堅毅勇猛。沒有點果決,跳不脫“小我”的牢籠。

04、走出舒適圈,任何時候都不晚

如何從久陷其中的“流俗”裏出逃?該像肖申克一樣,瞭解自己,熟悉環境,小處着手,持之以恆,在“流俗”的某處打個洞。

張載說,“學在變化氣質”——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學習從哪裏入手呢?“多識聖賢前言往行”。讀之前優秀人物的著作,瞭解他們的言行事蹟,以他們的思維模式思維,以他們的行爲模式行爲,漸次變成他們那樣的人。

你還該拓展交流(思想上的)的圈子,增加接觸那些認知水平高於自己的人的頻率,改變自己的認識環境。要做到這一點,讀書無疑是最佳途徑。

現在開始晚不晚呢?王陽明說,不晚!他還講了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衛武公執政,已經九十高齡,但仍然下詔宣告百姓說,但凡大家能信任我,我一定可以有所作爲。後來果然行政有成,百姓康樂。

九十歲尚不晚,所以,但凡有志,都不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