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鉛丨如何刻畫超寫實人物頭像

目標丨提升人物寫實能力
預期結果:

  1. 在操作上使畫面造型準確率接近80%,臉部起伏刻畫準確率接近70%,效果生動寫實。
  2. 在理解上,能把對模型的理解進行準確的運用,並能結合對脂肪&肌肉的理解刻畫出皮膚的肌理感。

畫前思考:

  1. 篩選素材
    五官清晰,臉部體塊明朗,皮膚質感細節表達清晰。

  2. 針對原圖進行輔助線分析
    爲了更聚焦頭像,採用田字格的思路,對畫面的構圖進行調整。原圖也可以按九宮格去構圖,但田字格相較之下更易於把握準大型。且焦點在雙眼中心的位置。


  3. 針對原圖進行外輪廓與第一印象色塊分析
    這張圖由前、左、右三組光構成。
    對原圖做去色及模糊處理,進一步區分色塊間的明暗關係。把畫面分割成不同的幾何色塊,去觀察色塊。
    發現問題:在觀察顏色的時候,我發現明暗對比其實並不明顯,我意識到自己應該用模型去概括會更高效。


  4. 針對原圖進行模型練習
    發現問題:在畫簡單模型的時候,小圓的中線和眉弓線沒齊平。模型和原圖明顯脫節了。我意識到肯定是我觀察和操作的方法出了問題。

回顧之前課程後,梳理操作步驟:

  1. 先找一個大圓。在正側面時,大圓是一個標準的正圓,隨着角度的轉正,大圓開始變形拉長,正圓無法完全套用在正臉上,需要結合原圖做出合理調整。
  2. 再找出左右兩側的小圓。小圓整體佔大圓的2/3;把大圓均分後, 1/3的位置是橢圓的頂部。由於是正臉,小圓也非標準橢圓,需要做合理調整。
  3. 小圓的寬度取決於在眉弓結束的位置,是正側面的交界點,也是小圓寬度的定位依據。
  4. 找到耳朵與眉尾之間的點連線;此線一般是側圓的中線,它的傾斜角度代表人物視角是向上或向下。把兩端眉弓的連線延伸後代表額頭。
    PS:通過耳朵高度與眉高的對比,能看出視線的角度。
    眉高>耳朵=仰視;眉高=耳朵=平視;眉高<耳朵=俯視。
    因爲人物做了表情,通過觀察,在無表情時,眉弓低於耳朵,得出這是一張俯視圖。
  5. 兩側圓下方線延伸後找到鼻子的底端。

到了這步,我發現步驟有問題。因爲大圓是憑感覺找的,如果大圓找不準會導致小圓明顯不準。但鼻底、眉弓線的位置是能通過套用原圖基本確定的。所以反推步驟先後順序應該先把眉弓額頭線及鼻底的線先找到,反推確定大小圓會更精準。

另外,通過觀察原圖發現耳朵底部與鼻底在高度間存在差異較大,所以延伸線勢必與鼻底不貼合。爲了更貼合,我用了弧線去表達。並且意識到兩側的小圓因爲透視會有變形。

  1. 找到下骸的位置,畫出臉部的邊緣形狀。在小圓找中線,從耳朵的頂部(或十字焦點)開始到下顎,畫一條弧線爲側面。

發現問題:
雖然,修改後的簡單模型要比第一版“四不像”稍顯合理,但如果放在具體操作上,會存在問題。比如怎麼找到這些形狀的比例;如何找準弧線的長度。畫模型的初衷是因爲模型有固定的比例,能快速找準大型。但我畫的這個模型雖然貼合度較高,但實用性不足。

另外,這是一張俯視圖,所以存在“縮短透視”的情況,我在第一次修改中沒有意識到這點,還是把它當成一個平視圖去畫,所以五官比例看上去很彆扭。

我調整了觀察思路,在塑造大型時還是用大型結合輔助線去觀察。這樣能更快速地找準形。
方法如下:

  1. 用簡單幾何概括頭部正側面
  2. 找到眉弓,鼻底,嘴部的位置定位線
  3. 概括外形
    我覺得這三步基本能達到“簡單模型”的功能,且操作上更容易上手。


繼續畫實用模型:

發現問題:雖然是對着照片畫的,但實用模型單看和原圖人物的接近度還是相差蠻大的。表面看模型與原圖是貼合的,但實際卻不像。 我覺得產生問題有兩種可能性:1. 實用模型畫得太死板,沒有去貼合人物,而是用人物去貼合模型。 2. 這個模型本身就不是很貼合原圖人物。


我又嘗試了用方體實用模型去畫,結果發現偏歐美人的模型與原圖更接近。


爲了讓模型更貼合表情,方便五官塑造,進一步修改如下:


五官建模:
做到這一步,我覺得模型和原圖有60%接近了。但嘴部的一些體塊劃分是不太契合的。另外,臉部的肌肉也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細化。

模型整合:
複習了一遍模型套用的課程後,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整個步驟。

相較於之前的五官模型分面,這一次的臉部色塊分佈與原圖更接近了。

萊利公式:
結合萊利公式,進一步細化臉部肌肉的色塊。

頭髮建模:
頭髮自主建模,但貼合度還不太夠。

小結1:
這一輪操作下來,把之前的人像建模又重新回顧了一遍,繪畫操作思路理順了一些。

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建模時對一些分面的猶猶豫豫,消耗了自己很多的精力和耐心,也爲接下來繪畫半途而廢埋下了隱患。主要原因:對知識點掌握不熟練。解決思路:通過不斷建模練習,提高熟練度。把每個步驟寫下來,尤其是不確定,比較含糊的分面,更要寫下來。通過與老師課上的知識點做對比,再去驗證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

另外,在PS建模操作上要養成好習慣。爲每個步驟建文件夾,細化到小步驟也要有相關的子文件夾,包括每一個步驟用線規格、顏色上的統一。更清楚的去審視自己是否真的有把模型給搞懂,疑惑點在哪裏,扣細每一步操作,爲接下來的繪畫打好基礎。

第二輪模型練習:
1.簡單模型
a. 大圓

  • 爲了讓大圓貼合兩側的耳朵,所以大圓的中線相較於整張畫的中線位置稍偏左。在繪畫時,要注意在此角度上左臉比右臉略大一些。而大圓的寬度在貼合耳朵的同時被確定下來。
  • 正面角度,大圓非正圓,而是橢圓。
  • 通過觀察畫面耳朵高於眼部水平線,得出這是一張略帶俯視的圖。
  • 在定大圓的高度時,要觀察原圖,讓模型與原圖貼合。藉助PS把其寬度與耳朵頂部貼合一致後,高度也就確定了。

確定大圓主要靠觀察原圖,儘可能把整個頭部上半部連同耳朵一起概括在內的圓,並與原圖大致貼合。

b. 左右兩小圓

  • 兩側小圓的高度佔整個大圓的2/3
  • 小圓的寬度取決於眉弓結束的位置,與耳朵的高點相連,找到側圓的中線。
  • 在正面時,因爲透視的關係,小圓非標準橢圓。

發現問題是大圓的頂點有些定高了,應該往下調整一些,更符合實際情況。雖然,大圓的位置調整與耳朵的貼合程度沒那麼高了,但更符合原圖實際情況。

另外,人物做了表情,但簡單模型是根據骨頭定位的;骨頭不會因爲表情的變化而變化。

c. 分割線

  • 連接兩端眉弓,得到正臉眉弓線。
  • 找到側臉十字交叉點,下頜轉折點,及顴骨骨點,連接起來爲側臉分割線。

對骨點的判斷有時候會受到色塊的干擾,需要多觀察模型,對照原圖把骨點給找準。

d. 眼眶

  • 觀察原圖,發現上下眼眶有一道非常明顯的色彩分割區域。根據其色彩變化,很容易區分上下眼眶的交界面。
  • 上眼眶的高點是眉弓處的連線,下眼眶的低點是顴骨凸起處的連線。Ps:顴骨骨點,做大致判斷即可。

e. 額頭分面

  • 頭頂到眉線空間位置的1/2 即爲髮際線的位置。
  • 根據觀察,順着兩邊十字點到髮際線頂點的弧度,把額頭分成上下兩個面。


線稿:
在起稿的時候,發現自己在對“角度、比例、形狀”的基本功上練習不夠,導致大型的不準。尤其是線的角度,經常在一些小轉折上把握不準。

我準備先從32K的輪廓起形開始練習,從輪廓起型、簡單模型、實用模型1.0、實用模型2.0、到萊利公式,一步步來可以練到5遍。最終用16K的紙正式作畫。

發現自己在觀察中,最大的問題是過於依賴用硫酸紙去比對,而自己的腦子裏沒有清晰的判斷,只依靠感覺。正確的方式,觀察長線段的比例,並在腦子裏有個大致比例判斷。而非藉助手指,把比例從原圖搬到紙上做個記號。之後,觀察其負形,判斷其比例,再做一次驗證。觀察其傾斜角度,同樣要在腦子中判斷其大致傾斜度數。

起形時,心裏要對每條關鍵線段大致的比例和傾斜程度做到有譜。這是觀察中的基本功,要每天練習和實踐,不能僅僅依靠Copy臺和臨摹紙,它們是觀察輔助手段,但真正幫助自己在繪畫中提高效率的是自己眼腦結合的反覆練習結果。

另外一點是,當對起型的信心不是很足時,九宮格參考線相對田字格會更容易上手。這次我用的是田字格,所以會更考驗觀察能力。

簡單模型操作:
左邊是第一次操作,右邊是第二次操作。相較於第一次,第二次在形準上有所提升;但線條質量不夠乾脆,還是基本功不夠,要多練習。

實用模型1.0:

發現問題,1. 排線疏密和輕重上不夠均勻,在平時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2. 對光線在色塊上的作用沒有做系統和嚴謹的分析。有些顏色顯然是畫重了。接下來要做更嚴謹的分析。


在模型上進一步對色彩做分析後,並注意了排線的輕重力度和一致性後,我覺得對比上一步的操作,畫面上有了進步,整體感上更強了。不足處是,有些小色塊還是受了原圖色彩影響,沒有把顏色統一起來。在接下來的操作中,我應該更嚴格的按照既定計劃去執行。


實用模型2.0:

發現問題:
在進一步深入實用模型2.0的時候,對如何配色更接近原圖產生了猶豫。

解決方案:
先把膚色選擇限定在“霹靂馬24色人像色”這個範圍。整個人像色是偏棕紅色的,所以加深的過程中,可以選棕色+紫色系;減淡的過程中,可以選粉色+黃色系;在上色前,先對顏色構想進行一輪配比。

另外,可以藉助軟件,把飽和度升高,可以進一步瞭解原圖中的色彩。

對比後,發現我在塑模時,面部顏色太灰了,不敢加重色。在之後的上色中,需要更大膽一點去用重色。儘量把臉部之間的色彩明暗區分開。可以適當的更主觀去加重色。


複雜模型:
隨着模型的深入,可以感覺到模型與原圖逐漸貼合了。


這一步出來的效果,我大致感覺還是滿意的,但一些更細微色塊的形狀大小及色彩要畫得更講究一些。

解決方案:小色塊我可以通過PS拼圖對比的方式去做對比。色彩的明暗關係可以統一成黑白關係去判斷。但一些更微妙的色彩變化,需要放大原圖仔細去觀察,並結合模型、及環境光&主觀判斷。

另外,在操作上,頭髮和衣服的精細度也要整體跟進。在這一步操作中,我是帶着模型意識去畫的,但模型體塊感不強。主要原因是更細小的色塊隨着顏色的疊加已經很難再區分清楚了。是我操作上的不熟練。畫完這張色彩後,我接下來要再練一張不同角度的素描,爭取能把模型的知識和操作技法再鞏固一下。

萊利公式:


到了這一步,由於對萊利公式的陌生,我畫出的萊利線條與模型&原圖明顯貼合不起來。原因是萊利和模型是兩個不同體系,要融合再一起,我需要把原圖、模型&萊利整體結合起來去理解。


畫到這一步後,我對自己逐漸有了信心。因爲人物大致和原圖接近了,但色彩出了問題,沒有特別重的顏色,讓畫面的整體顯得特別灰。我決定加上深色背景後,再對人物進一步去刻畫,這樣顏色也能用得更準一些。

通過加深背景,能夠非常明顯的看出皮膚的顏色淺了,所以顯得灰。需要被進一步加深。在此之前,我可以先把頭髮的體塊做進一步的刻畫。


對比原圖,覺得自己在色彩對比的飽滿度上還不夠,要再拉開重色與淺色之間的差距。畫到這一步,我覺得技法已經不太重要了,我需要更多的是耐心,以及克服自己浮躁的心。這幅畫斷斷續續已經畫了近一個月了。大多數是利用雙休日一點點去畫的。現在,離我想要的結果已經快接近了,我更需要沉下心,把一些細節給做好。

小結:
這幅畫是我第一次通過獨立思考與繪畫,感覺自己可以繼續更深入的畫下去。沒畫下去的原因是不知道怎麼去更深入的分析和觀察更細小的色塊了。

另外,鼻頭有些往左歪了,臉上的重色塊可以用更重一點的顏色再壓一下,和亮色塊有個更明顯的對比。

我覺得自己值得鼓勵的地方是人物和原圖有75%是基本接近了,這幅的形準上我自己是比較滿意的。

接下來,我要更用心的去練習素描,把自己的功底打得更紮實後,再來重新畫一次,希望在速度和效率上都得到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