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精神家园》——牵牛花上蓝蜻蜓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王小波若写散文,应该好得不得了吧。他寥寥几句描绘出的内心要走的路,轻松宁静、让人向往。

世人尽知——人生之路不好走,但有人就是不愿这样说出口。除了不妥协,更是因为为人有趣,他能苦中有乐,能把朽木开出花。那紫色的牵牛花已经够美了,还非要在每朵花蕊上放只蓝蜻蜓,有静有动,这样的“乐”形象又生动,没有真的快乐是写不出来的。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源自童年的快乐,那种快乐或来自童年窥探过的无数书籍和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他对事业的追求坚定而不畏惧,甚至充满希望和快乐。这样的态度使他相信自己也能度过美好的一生,当然,他是谨慎而恭敬的。所以他的相信不只是一种难得的心态,更能扎扎实实的落到行动中,努力工作。如果说他的事业就是写作,那他想要的便是如司汤达所说“活过,爱过,写过”。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绚烂充盈的世界里,我们相信世界上可能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创造这个世界上可能匮乏的东西。然而当我们置身现实世界里,我们反而容易迷茫,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让我们看到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表相,我们受到了限制就难以创造天马行空,我们过于相信眼睛就容易忽略心灵感受。所以在人生之路上前行,我们偶尔要闭起眼睛,去到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找回力量。当然,我们也要不畏艰苦,去走好我们选择的那条路。


无论如何,带上你的花吧,把它插在耳畔或把它放在桌上花瓶里,再叫来一只蜻蜓,然后心情美好地开始每一天的努力。




“经典作品总是好的,但看的次数不可太多。看的次数多了不能欣赏到艺术——就如《红楼梦》说饮茶: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驴了。”


王小波在《欣赏经典》里提到,一个美国外交官在莫斯科待了近十年,他为了应酬陪大家看了很多遍《天鹅湖》,等到终于调离这个城市,他如释重负:这回可好了,可以不看《天鹅湖》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像个玩笑。


那些能够奉为经典的,大多是一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作品。而能在现代欣赏到不同时代的经典,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情。欣赏经典,是欣赏生命的艺术,更可能令你领悟生命的意义。徜徉在经典作品的海洋里,就像登上山峰最高点看向整个人类,你一定能跳出生活的琐乱享受精神盛典。

但如果被动欣赏《天鹅湖》300遍,的确也是暴殄天物。我想美是不期而遇的,或者该是充满期待的,至少是明知百看不厌的。毕竟经典那么多,自由选择才有惊喜。失了自由的经典,就像一位指挥并命令你如何生活的长辈,即便他再成功再受他人景仰,对你来说却可能是灾难。

欣赏经典,是通过前人的筛选去粗取精,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伟大艺术成就,让我们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欣赏生命,成就人生。欣赏经典,是通过我们敏锐的艺术细胞去感受,帮助我们积攒内心的丰富去散发力量,创造新的经典。欣赏经典,是美好自主且愉悦的,它能让人类的智慧和生命得以传承、延长。

珍惜每一次欣赏经典作品的机会,因为你也许会遇见另一种可能。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你可能知道了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画画,在欣赏一首乐曲的时候,你可能知道了原来世上还有这么悠扬的声音,在欣赏一场舞台剧的时候,你可能知道了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神圣的灯光。当你的人生一次次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的时候,你早就不仅仅是过去的那个你了,你的生命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


主动将你的时间花在欣赏经典作品上,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选择反复欣赏对自己有益的经典作品,你一定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至少是乐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