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的深呼吸—只爲這一場修行(三)

網紅打卡地—寺橋
果然清晨6點不到,就再次被這聲吆喝聲驚醒,山裏人果然勤勞,天還沒亮,已經滿世界吆喝做生意了。
一直到7點半喫早餐時,那老闆直接把車開進了院子裏,放下手中的飯碗,去老闆那裏買了兩斤筍乾。
也算不失約。
早飯以後,家裏人去了衢州市裏,在這山裏,人煙寥寥的,果然待不下去。


我卻逍遙自在的,留在山裏,曬着太陽,吹着山風,行走在山裏的小道上,一派風淡雲輕的悠然時光。


又突發奇想的,跑到主人家的三樓,四樓,五樓去看了一個遍,五樓是閣樓,推開門,吱咯吱咯的門聲,驚出了一聲冷汗,還好沒有想象中的驚魂一刻,只是堆積着一些雜物,還走到沒有欄杆的陽臺,往下一看,腿腳發軟,趕緊匆匆離開。

由於他們回來晚了,讓主人家的阿婆,給我們留着飯菜,還是五菜一湯。
下午時分,又一次遊走於盤山公路上,去鎮裏的寺橋,一個網紅打卡地。
開了山路,很久,來到鎮上。
一個不大的村落。


沿着陡峭的臺階往下走,一條石子砌成的小路,蜿蜒而行。


一條快乾涸的河牀,亂石叢生,怪石錯綜複雜,不大的水流從怪石中潺潺流過,雖然沒雨的季節,水流淺淺淡淡,卻還是清澈透亮,水中有天。


慢慢走來,遠遠看到了夕陽西下的古橋,還有那一株和兩株古樟樹,與古橋相互映照,枝葉相交。
好一幅自然相融的油畫,美美的勾勒出一種恬靜清新自然的意境,日光西斜下,輕煙繚繞的村落也更加濃郁了。
寺橋石拱橋位於石樑鎮雙溪村寺橋自然村,資忠古寺歷史悠久,飽經滄桑。
寺橋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由大邱(今七裏鄉大頭村)財主王丕承出資建造。寺橋東西橫垮大頭源溪流之上,爲麻石壘砌券拱。橋長22米,寬4.3米,橋兩側分別用卵石及麻石構石階七步,橋面以麻石鋪面,中心成回字型,千斤石居中。橋拱呈半圓型,整座橋樑在兩岸古樟樹的襯托下,格外秀美。
此橋雖是古建築,仍有“先有寺後有橋”之說。橋身被四棵香樟濃蔭遮住,並與溪水相輝映,格外迷人。


走上古橋,回眸一望,陽光如雨般傾灑而來,有斑駁的光影,有徜徉其中的繾綣,一派風淡雲輕的悠然時光,可謂天人合一。


天色,空氣,微風,夕陽,一切都如水一般淡,如水一般清,如水一般流動。
隨意與自然,完美演繹出的一幅畫面,實在讓人喜歡。
橋邊人家,在落日時分,還在辛苦的勞作,給大片的蔬菜澆着水,雖然烈日下的炎炎,卻還是一派悠閒樣子。
瓜棚下的老人,一把蒲扇,喝着茶,聊着天,靜謐的時光,在這裏停留。


一圈逛完,回到大路上,一隊車隊浩浩蕩蕩開進村落,鞭炮齊鳴,瀰漫開來的煙氣,迷了自己的眼,不敢相信,結婚場面在這裏如此壯觀,鞭炮可以放那麼多,堪比戰爭場面,落荒而逃。
回來時分,正好趕上喫晚飯,飯後又去山裏溜達,夜晚的山裏,風很大,很涼,不敢走的太遠,隨意的四處遊蕩,卻也愜意,消食,納涼,田園般的生活氣息,越來越喜歡這樣的日子了。
晚上,早早入睡,明日大清早,要去觀日出。
2021.10.10
7: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