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朱曼娘:命运给了她逆风翻盘的机会,为什么她hold不住?

在《知否》中,朱曼娘是个苦命人,父母早亡,留下她和兄长相依为命,很是吃了许多苦。而她唯一的依靠兄长还人品卑劣,不仅不能护妹妹周全,竟时时想着从有些资色的妹妹身上榨些油水出来。

那时的勾栏瓦舍便成了朱曼娘的栖身之所,如果不是碰上顾廷烨,朱曼娘在风尘里估计就翻不了身了。

可是,偏偏命运将幸运之手垂向了朱曼娘,而朱曼娘也便乘机一跃而上,实现了她改天换命的大逆转。

她打听得为她赎身的顾廷烨是白鹿洞书院的学子,便义无反顾地投奔他去了。

然后便是一个人悲悲切切地唱了一出苦情戏:哥哥把顾廷烨给的银两早已霍霍光,然后跳崖死了,留下自己一个弱女子无依无靠实在是没活路了,求顾廷烨收留自己。

只是不知这情节是朱曼娘和哥哥预先编排好的,还是朱曼娘一个人的临场发挥,总之这时的顾廷烨虽已经历过江湖凶险和家宅内斗,但对人心险恶还远远估计不足,他相信了朱曼娘,并将她收在了身边。

很快,朱曼娘便为顾廷烨生下了一儿一女,至此,朱曼娘算是把握住了老天爷赐给她的绝好机会,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如果朱曼娘从此感恩拥有,安于现状,在家一心一计养育儿女,侍奉顾廷烨,等时机成熟了谋个妾室身份,赚取一个小富即安的舒适生活至此已经是稳稳的了。

可是自从顾廷烨科考之路被断送,顾廷烨开始筹划迎娶余家姑娘开始,朱曼娘不安分的心便也随之开始蠢蠢欲动,她先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搅黄了顾廷烨的婚事。

后来外传顾廷烨气死老父,被顾家逐出,未来可能一文不名,需要靠苦力养活她娘仨后,朱曼娘又生出异心,开始转移家产,卖首饰卖房产铺面,得来的钱统统交给狼心狗肺的兄长保管。

幸好常嬷嬷一直在她身上留了心眼,将这些糟烂事向顾廷烨和盘托出,朱曼娘见恶行败露,挟持了儿子昌哥踏上了逃亡之路,她的好运至此彻底败光,

朱曼娘为什么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一步步地走上作死之路呢?

人品堪忧,见识浅薄

朱曼娘来自底层,身上有着野草一般野蛮生长的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却也有着说谎、惺惺作态、看人下菜碟、拜高踩低等一系列的劣根性。

她能攀上顾廷烨,是用谎言铺就的上位之路。所以从一开始,她的目的就不纯,因为一切是欺骗得来的,所以朱曼娘既要守着谎言不被戳破,又要力所能及的在顾廷烨身边能骗多少就骗多少。

她为顾廷烨生孩子也不是要一心一意地和顾廷烨过日子,不过是为了增加在顾廷烨处坐稳位置的砝码,所以,孩子在她眼里也不重要,只要情势所逼,孩子便是她对抗顾廷烨的工具和有利武器。

可是顾廷烨好哄,顾廷烨的乳母常嬷嬷却没那么好骗,从顾廷烨嘴里听说了收朱曼娘的来由始末后,常嬷嬷心里便咯噔一下:顾廷烨是朱曼娘的恩人,她却像狗皮膏药一般粘上他毁他的前程,这人品着实堪忧。

等一见到朱曼娘常嬷嬷更是失望,朱曼娘一上来就带着讨好常嬷嬷的神色,又是送糕饼又是要给常嬷嬷捶背的直献殷勤,见常嬷嬷冷言冷语不吃她这套,立马便给常嬷嬷跪下了。

这般惺惺作态哪是一个良家女子能使出的手段,常嬷嬷气得拂袖而去。

只有顾廷烨看她楚楚可怜,一扶她立马起身,用常嬷嬷的话说就是做戏都不肯做足了,这种看似恭敬,实则胁迫的作派足可见她根本不是从心里敬服这位嬷嬷,不过是碍于顾廷烨的面子演戏给顾廷烨看。

平日里顾廷烨常不在家,家中就朱曼娘和常嬷嬷时,果然朱曼娘懒得演。所以朱曼娘两面三刀的作派常嬷嬷看得那是够够的。

朱曼娘的欲望是明晃晃的,她就是贪恋顾廷烨侯门嫡子的身份和家财万贯的阔绰。顾廷烨前程似锦,她乐于锦上添花,可顾廷烨如果倒了霉,她可不情愿跟着顾廷烨受苦。

明兰曾说,“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那品性的最低处,淑兰姐姐嫁的孙秀才,品性最低处是无耻,弘文哥哥的最低处,至多不过是心软。”

而朱曼娘的品性最低处便是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择手段。

在她眼里,恩人顾廷烨是她人生飞黄腾达的跳板,孩子是助她翻身的工具,所以当后来顾廷烨倒了霉她的一番操作就不奇怪了。

她是奔着过好日子才冲顾廷烨去的,好日子眼看要过不成了,顾廷烨要靠卖苦力养活她娘仨,她还需浆洗缝补贴补家用,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好容易才从泥潭里挣扎出来,怎肯再回到泥里?

身在底层至为匮乏的安全感

朱曼娘前面十多年的人生过得过于艰辛,所以即使顾廷烨这张大饼牢牢砸向她也不能让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别看顾廷烨对朱曼娘着实不错,可顾廷烨也不傻,对朱曼娘身份的忌惮总让他对朱曼娘有所保留。

即使和朱曼娘已经生了一儿一女,朱曼娘也全然不知顾廷烨的财产底细,这与顾廷烨在和明兰的初婚之夜就将全部身家托付给了明兰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曼娘深知这一点,所以顾廷烨防着朱曼娘,朱曼娘同样也不信任顾廷烨。

所以在顾廷烨身边的朱曼娘时时充满了警觉和戒备,怕到手的东西得而复失。

这也是即使娘家哥哥是那样糟烂透顶的一个人,朱曼娘仍然选择相信他的原因。

顾廷烨的世界是朱曼娘看不懂攀不上的,她依恃的只能是顾廷烨对她的同情和可怜之心,这其中没有爱,这点在风尘摸爬滚打过的朱曼娘还是能分辨出来的。而同情心又是最不可靠的东西,所以朱曼娘便时时在为自己盘算后路。

顾廷烨科考落榜,皇上又一句话堵塞了他的科考之路,顾廷烨一时心灰意冷,回家和朱曼娘表示他们一起回扬州老家,以后五个人一起过,朱曼娘压根就不愿意,她想的是还不如偷着变卖了首饰和田产,身边有些伴身的银子更让她心里踏实。

加之朱曼娘不肯坐以待毙的性子,所以便有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偷盗、变卖和转移财产的事。

心穷的人注定享不了福,而朱曼娘妥妥就是那个心穷的人。

所以当顾廷烨痛心表白:“为了你,我多番筹谋,想给你们母子好的生活;又几次忤逆长辈,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我对得住你,我始终都对得住你。”

朱曼娘愧疚吗?不,她从来不觉得顾廷烨对得住她,隐瞒财产那叫对得住,不把她扶正那叫对得住,一次次试探她那叫对得住,有钱装没钱那叫对得住?

朱曼娘后悔吗?当然后悔,不过,她后悔的是低估了顾廷烨的财力,没从顾廷烨身上榨取到更多。

能力配不上野心

朱曼娘是个野心勃勃的女子,所以当她得知她的枕边人竟是侯府嫡子,且家中富得流油后,朱曼娘内心不淡定了。

凭她的身份,撑破天只能给顾廷烨做个妾室,以后顾廷烨终归是要迎娶个门当户对的正室大娘子进门的。

到时,自己左不过是个侍妾,如果大娘子再厉害些,恐怕自己就有得苦头吃了,何如自己被扶为正室,然后高枕无忧一生来得畅快。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朱曼娘开始了自己的辛苦谋划。

野心是个好东西,放在心思坦荡的人身上会是施展凌云志的助力,可放在心术不正的朱曼娘身上,只会让人不择手段,致人疯魔。

顾廷烨为免其不受侯府伤害,千万百计吩咐朱曼娘千万不可抛头露面,朱曼娘却不知天高地厚地带着女儿出现在侯府门前,还指望侯爷见了她和女儿会心生怜悯,一并认下她们。

她为了自己的野心不停在给顾廷烨找着麻烦,而这时的顾廷烨却还在苦心积虑地替朱曼娘规划着前程。

马场上,他见识了余家大姑娘嫣然的软弱可欺,又听身边的魏行首说起这余嫣然时称赞其善良,说她刺绣极好,连自己这样的身份上门求教也从不拒绝。

不禁心念一动,这样的人给自己做了大娘子肯定会有朱曼娘母子三人的容身之所,于是开始辛苦筹谋着要求娶余嫣然。

朱曼娘却无视顾廷烨在她身上的这一片苦心,她也开始行动了。

她偷偷跑到余府,在余府门前大喊大叫,大吵大闹,口口声声喊着让嫣然可怜可怜她,给她个名分,喝下她的妾室茶,又是她老套的伎俩,名为请求,实则胁迫。

她的泼妇作派硬将余老夫人气得吐血卧床不起,经她这样一闹,刚刚有了点眉目的亲事自然便黄了,朱曼娘初战告捷,暗自得意。

顾廷烨退而求其次只得攀娶余家二姑娘,朱曼娘继续实施自己的破坏计划:她让丫鬟透露给余家下人顾廷烨已有一儿一女的事实。

视余二姑娘为掌上明珠的余家当家娘子在顾侯爷面前坚辞了这门亲事,顾侯爷让儿子立马送走朱曼娘这个祸害,顾廷烨不肯,和父亲据理力争,竟把老侯爷气得吐血而亡。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朱曼娘,最后背锅的却还是顾廷烨。其结果是顾廷烨揹着气死父亲的恶名被赶出了侯府,连父亲的葬礼都不让参加。

如此为她众叛亲离,朱曼娘却在顾廷烨最落魄的时候开启了背叛模式:

将家中的首饰、田产、铺面一点点偷出来,交给哥哥变卖了。幸被常嬷嬷及时发现,挽回了一部分。

得知朱曼娘竟然欺瞒背叛自己的顾廷烨终于狠下了心肠,赶走了她,可万想不到的是,她竟带走了年幼的儿子昌哥,当作手中最后的筹码,意图卷土重来。

因为朱曼娘的自私和贪欲,年幼的昌哥作了牺牲品,枉送了性命,丧心病狂的朱曼娘则甘心被小秦氏和白家利用,自己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最好是顾廷烨心尖上的,甚至不惜是自己女儿。

为什么朱曼娘如此地恨顾廷烨?

因为顾廷烨养肥了她的胃口和她的欲望却将她半途中抛下,以后的颠沛流离、艰难险阻、忍饥挨饿的苦,每尝一分就将顾廷烨诅咒一次,吃得苦越多,对顾廷烨怨念便越深。

再对比顾廷烨现在过的日子,那泼天的富贵,那威名赫赫的权势,那富丽堂皇的庭院本来应该都是她的,都属于她。

贪婪、嫉妒、仇恨这些欲念之火熊熊燃烧,除了走向灭亡,什么也不能让朱曼娘收手。

顾廷烨人生该遭此大劫,谁让他跑泥里寻安慰,捞一个心术不正的女人上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