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班主任

古人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中醫的醫病原理也很適用於教育。如果中醫大夫跨界去做中小學班主任,那效果一定不錯吧。

中醫講究治人而不單純治病。對於人來說,病只是一個結果,人才是病依存的一個大環境。就像犯了錯誤的學生,要從根本上去分析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就問題來治問題。

你如果拉肚子了,那不只是什麼細菌入侵,而是你的腸胃環境有了變化,是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失調。它是通過調整腸胃的整體環境來“治病”的。通常用一點藿香正氣丸就可以了治好了。

所以,平時班級管理也應該從整體上考慮。扶正祛邪,動員班幹部和其他同學,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用環境育人。

班級治理中,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情況。今天和這個同學談完話,他改變的決心也很大,可用不了幾天,老毛病就會再犯,教育的反覆弄的教師心力交瘁。

有時班級學習氣氛不好,班主任要是僅僅強調學習,往往效果不好。這時開展一些活動調節學生情緒,那樣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神效。

這就如同中醫講究標本兼治,雖不一定立竿見影,卻能有較好的效果。從整體辨證的,看似不相干方法,卻有長期的療效。

我們每年都要進行體檢,有時幾次體檢都沒有問題,而一旦有病就會很難治。尤其是癌病,發現後往往都是晚期。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病的發展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對於小的變化我們平時不太注意,導致了最後的惡果。西醫的檢查都是用機器來進行的,講究‘一是一,二是 二’,用一些精確的指標來量化你的身體健康情況,所以它檢查出來的是最後的“結果”。

這就和我們平時班級管理中的量化一樣,看似公正、科學,但缺少對過程中變化的把握。量化排名可以明確同學的表現,但是分數出來後,結果也就形成了,再教育或者改變就有難度了。

對比中醫的望聞問切,雖然不如機器“看”的清楚和準確,但更有人文關懷的因素,更何況如果你如果是一名負責的中醫,你就會從病人的蛛絲馬跡中,體驗到病人的身體情況,即時進行調理,所謂“上醫治未病。”

結合我班級管理中的日常事物,如果你也象中醫大夫那樣,望—認真觀察,聞—虛心傾聽,問—調查探問,切—把握體驗,防患於未然,這纔是管理班級的高境界。

中醫說,“要想小兒安,常存三分飢和寒。”孩子有病多事家長照顧的太好了!管理班級是否也有這樣的現象,老是想着從方方面面照顧好它,生怕有一絲一毫的遺漏。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這樣和有些家長對待孩子不是一樣嗎?

過度的關心和小心,使孩子沒有鍛鍊的機會,也就沒有了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所以,有時候你一段時間不去班級,不在班會上羅嗦。少餵給他們一些你嚼的東西,給班級管理的肌體上減幾件衣服,使孩子們輕裝上陣,使他們有一個自由發展的良好空間。

有人說醫者仁心,其實,要想做好教師,也需要有一顆仁愛的心呀。無論是醫治身體還是雕塑心靈,愛都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