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美容貸”

對於“美容貸”,以前我只聽說過,但沒關心過。看詞面意思,應該是想醫美但沒錢所以去貸款。總覺得這是個離我很遙遠的事情,是那種對醫美癡迷,或者只想通過提升外貌提高自信的人才會去做的事。

“美容貸”是針對想要做醫美項目、但又囊中羞澀的用戶提供的分期貸款服務。簡單說,“美容貸”有兩類。一類是用優惠廣告吸引消費者,比如“1元錢小氣泡深層清潔”、 “9.9元的祛痘套餐”等超低價白菜價的廣告。等到消費者來做優惠項目,就會推薦消費者體驗醫美,之後誘導消費者做費用高昂的醫美項目,並順勢推薦“美容貸”。

還有一類則涉及了刑事詐騙,先是以公司招聘的名義,高薪誘惑女性來就職,再以需要提升顏值氣質爲由,以零首付、分期付款、輕鬆變美麗、單位報銷等說辭誘導應聘者辦理“美容貸”。應聘者辦理了貸款做了醫美之後,招聘公司卻以各種藉口拒絕應聘者工作,十多萬元的美容貸款只能應聘者自己償還。

我有點疑惑,爲什麼“美容貸”這種我看起來很簡單的金融陷阱會發展成爲一種亂象,以至於廣電總局都下令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平臺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

這次借這個寫作話題,我也瞭解了一下關於“美容貸”的事情,才發現與“美容貸”有關的一些內容其實已經滲透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我沒有繼續關注下去,所以沒有發展成爲“美容貸”羣體中的成員之一。而央視財經9月25日在對多家醫美機構進行調查時發現,大部分醫美機構都存在誘騙顧客進行分期貸款的情況。這個數據真是令人喫驚啊。

比如在我常用的支付寶中,經常會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一些類似“9.9元的祛痘套餐”的廣告;在我常玩的手機小遊戲當中,也會彈出一些平價甚至0元的美容體驗套餐廣告;還有公交車上的廣告、朋友圈裏的廣告都會看到這些美容廣告的身影。

如果我正好有這方面需求,或是很在意自己的外貌,或是喜歡貪小便宜,難免就會 “點擊詳情查看”或“掃描二維碼查看詳情”,進而一步一步落入“美容貸”的套路中。

這些美容機構對於被廣告吸引過來的顧客,會採用皮膚檢測誇大皮膚問題的做法,故意誇大美容的重要性,甚至故意給顧客使用不恰當的美容產品,使其產生嚴重皮膚問題後,再推薦昂貴的美容套餐治療,誘導其簽訂美容貸。

美容貸的條款也是套路多多,有的是混淆日息、月息與年息概念,誤導消費者認爲貸款利率很低,輕易地就辦理了貸款;有的醫美工作人員以消費者做美容不方便用手機爲由,假意好心幫忙,用消費者的手機替消費者完成貸款申請,隱瞞貸款合同細節;很多放貸平臺根本沒有貸款業務資質,不受法律約束,隨意收取高額貸款利息,隨意更改貸款合同,暴力催收。

這樣看下來,想要避免落入“美容貸”的套路,還是要加強自身學習纔是正道。一,自信來源於內心與精神的充實,表象的美並不能產生真正的自信。二,要對美有正確的認知,不要輕易就被醫美機構的開眼角、隆鼻、瘦臉這樣的廣告打動。三,要建立理性的消費觀與財富觀,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要輕易被所謂的優惠打動,或連簡單的利率都搞不清。四,擦亮眼睛,注意醫美機構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業醫師是否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等。最後一點,如果選擇網貸,一定要選擇具備合法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簽訂網貸合同時,不假手他人操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