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永遠無法替代的部分

這幾天我在追《狂飆》,故事的時間跨度從2000年到現在,劇裏的道具很符合年代,比如有一集,孟鈺拿着手機與安欣自拍,用的是索愛手機。那時候手機還沒有前置攝像頭,所以自拍的時候其實是不知道拍出來效果如何,只能憑感覺憑經驗自拍。

我也曾經有一部和孟鈺同款的索愛手機,拍照像素只有200萬,手機屏幕也小,所以當時我並不怎麼用拍照功能。我記得那時候大家熱衷的是擁有一臺單反相機,攢錢買了相機,再攢錢買好鏡頭。

手機拍照功能的進步很快,現在很多人用一部手機就可以拍出非常好的照片,不亞於專業相機的拍照效果。也因爲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和方便,使得單反相機剛剛開始流行和普及,就被冷落了。

這幾天ChatGPT正火,幾乎人人都在談,有很多人玩過之後說,ChatGPT會讓很多行業的人下崗了。這感覺,就有點像手機拍照慢慢取代了設備笨重、操作複雜的專業相機拍照。

我看了幾篇ChatGPT寫的文案,剛看一兩篇的時候,確實令人驚豔,然而看多了,不,不用看太多,只要你多看幾篇,就會發現,ChatGPT寫出的文案就像一襲華美的衣袍,美則美矣,毫無靈魂。這樣的衣袍穿在身上很挺括很華麗,卻不見得舒服。剛開始你會爲衣袍上閃光的金絲繡線迷醉,但時間長了,你就會越來越想念你那身簡單的純棉襯衫,不光彩熠熠,還因爲穿的時間長了有了褶皺和毛邊,但它卻是那麼柔軟服帖,上面還有你自己的氣息。

爲什麼最後那件舊襯衫會戰勝華服?是因爲舊襯衫上有我們自己的體驗和感情,這也是科技再發展、AI再智能也無法替代人類的部分。

手機拍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專業相機,確實是因爲科技發展了,手機拍照功能強大了,這些因素降低了拍照的門檻,讓絕大多數人都能方便地去拍照。但,拍照的還是人,拍出的照片還是帶有個人的風格和感覺。情感部分沒有被替代,被替代的只是純科技部分。

《流浪地球2》裏馬兆說:“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數字生命,或者說人工智能,學習能力強,迭代能力強,但它們生成的自我意識裏只有理智,沒有情感,任何決定都是由推導和演算而來。文明延續的意義,在於文明中包含着人類這個種族從古至今的所有記憶,這些記憶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完成的,我們也因此能在文明中感受到來自千年萬年前的情感——我們能在一首古詩裏、在一幅畫裏、在一段樂曲裏體會到同樣的悲歡,領會相似的感受。

情感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也是人類獨有的特質,是科技再發達,AI也無法擁有的東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