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黃山第四站——夜宿徽州

相約黃山第四站——夜宿徽州

一進入安徽,沿途就能見到不一樣的徽式建築,無論鄉間獨棟民房,還是城鎮聚集而居多層高樓,都白牆黑瓦翹角牆檐(牆頭馬),特別素樸,又特別醒目,與周圍的環境十分協調,看着很舒服,似乎瞬間撇去了心裏的浮躁,不自覺生出一種寧靜安穩感。

不僅安徽,臨近江西的不少民居,尤其鄉間,婺源就不說了,大多也呈徽式特點。記得前幾年去我家孩子(兒媳)鄉下老家,就發現滿村的徽式民居,我當時就疑心是徽派建築風格,只是不敢肯定。後來到渼陂古村,現在去了宏村才知道,渼陂古村跟宏村構建樣式十分雷同,只是沒宏村保存那麼完好、名氣沒那麼大罷了。

婺源雖在江西,有資料說以前是隸屬安徽的,後來爲了統籌發展,才被劃出納入江西。

所以說,徽式建築我已不再陌生了。我們即將要去的徽州古城,那更是徽式建築的集大成集中地了。不知我還能看到什麼特別的地方。

我們的住宿在徽州古城,我們到達時已是黃昏時分。只記得徽州古城外,有一條河,遠遠隔河一望,發現古城很大,全是灰黑色的屋頂,很有些與衆不同。

大家匆忙放好行李,就出發去徽州古城了。古城很近,幾分鐘就走過去了。幸好是晚上,徽州古城免費開放呢,否則每人還得多掏100元入城券。

我們在城牆根轉了一會兒,只見城牆上掛着一串串燈籠,遠看自成一景,近處舉鏡卻拍不出效果。

我們從一城門進去,眼前一塊很別緻的牌坊矗立,榫卯木結構,做工精細講究,從這個牌坊望過去,一眼便看見有“徽州府”字樣的城門樓,高大氣派,感覺荊州那個城門不能比。

我們很快來到古城主街,這裏有更氣派的“大學士”石牌坊(“許國石坊”)矗立街心,它由四塊牌坊石組成一個立體大牌碑,也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八腳石牌坊,平面呈長方形,相當於平行修建了兩座石牌坊,然後將其連接起來。不細看,感覺每一面形狀都差不多,精雕細刻,立體圖案,其實,上面的圖案和字扁都有所不同。

前面的牌坊上有“先學後臣”、“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英武殿大學士許國”坊額。立柱與橫樑上都有精美的石雕。另側坊額上有“上臺元老”大字。

資料記載:許國(1527——1596),明嘉靖44年(1565年)進士,萬曆十一年(1583年)義禮部尚書井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萬曆12年因雲南平叛決策有功,晉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英武殿大學士,敕建牌坊。

我們順着一條有點坡度的街道前行,發現兩邊時不時有小街古巷通往他處,這麼大一個古城,自然會有很多街巷相連。有時我們進去走一段,沒走完就返回了,因爲不知盡頭通哪裏,怕迷路。我們身在城裏心裏沒全局,也不敢亂走,後來經過一條古街來到徽園,那裏像是個小廣場,有水池、石拱橋及九龍雕塑,但看上去都是新建的,前首有一座高高的戲臺建築,飛檐翹角,前面停滿了摩托車,晚上嘛地盡其用。

同伴們在那裏吃了飯,然後又從“徽園”門出來,一眼便看見那個“大學士”石牌坊,原來我們又回到了原地。

古城有城牆,我們想去城樓,卻被告知要收費,正糾結之時,看羣裏的同伴發了張城牆觀景照,我們也很想去高處看看徽州古城究竟啥樣,於是我們便導航過去,費了一番周折,終於找到那個免費城牆入口,上去一看,僅有一小段城牆,供大家登樓免費觀景,彌補一下遺憾。

在城牆一望,視野所及全是徽派建築屋頂,很多的牆頭馬,正對城門樓是一條大道,有很多車輛,車停得很規則,又好像是停車場,燈光一照,街道明亮,古城也盡顯輝煌。

原來,古城牆圍着古城,古城完好集中地保留下來,怪不得要收古城入城券呢,保留了古城,也就留住了歷史,這其中有多少有意思的故事值得人們探究啊!

我們下古城牆,出城門,城門兩邊一對石獅子把守,城門上大書:徽州,旁邊一景觀石標註:徽州古城,AAAAA景區。說實話,還很少見到過5A景區的標識呢。難道,這裏纔是正門?我們也搞不清有幾個城門,哪個是正門,只得在此拍幾張夜景照留着紀念。一回去,發現大家還真沒發現這個城門,因爲沒人在羣裏發圖片呢,我們直感幸運。

不過,同伴們去過的一些地方,我們也沒去。看大家拍發的圖片,有的還到過一些特別的古巷,還發現了“葉挺囚禁處”呢。話又說回來,這麼大個古城,我相信有故事的地方還多,只是我們沒時間去發現。

從古城門出來,城牆外的城牆根處,有個行知公園,裏面不止一種陶行知雕像,印象深刻。我特意查了下,陶行知與徽州的關係,資料稱:在徽州人看來,陶行知與胡適是徽州的兩位驕子。對故鄉文化的認同在陶行知和胡適的終生都有體現,尤其是早年生活中表現十分突出,早期的表現主要是默契地相互支持,共同創造新文化,協力改進家鄉教育。他們還說,徽州文化與“行知精神”之間存在源流關係等等。

我們返回酒店的路上,發現古城外有條河、有橋,湖邊公園打造得很漂亮,隨拍了張夜景,非常美,這些地方應該都是沾古城的光吧。

我們雖然住在徽州古城附近,由於時間有限又是夜晚,即使去了徽州古城,對徽州古城還是沒有全局概念,看到的僅僅是一些零星局部。總體感覺,古城裏除了徽派建築特色,就是古街、古巷、古牌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城裏的石牌坊、石牌門比較多,雖搞不清他們的歷史、曾經的功用,卻都交織着古樸、典雅的風采,很有歷史味道。

下面我只得再借助網上的介紹加以補充。

附補充資料: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爲"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着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城內景區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覆蓋了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古鎮裏最爲著名的就是許國石坊,是全國唯一的八角牌坊,明朝萬曆皇帝以這種最隆重的方式來褒獎他的愛臣許國大學士,如今也被譽爲東方的凱旋門。

古城牆下部分是宋朝時修建的,上部分是明朝修建的。爲了保護城牆,四周用了綠化帶來包圍。清朝及民國徽州的辦公地,修建於宋朝,大門上寬下窄,是宋代官員帽子的形狀,進入後就是神奇的徽州知府衙門。保持了明弘治年間的一軸、五門格局,爲全國氣勢最雄偉的府衙建築羣。

斗山街因形狀像北斗星而得名,建於明清時期,街長300多米,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並濃縮了徽派建築的主要特色,以許、汪、楊、王四大家宅爲主要代表,氣勢恢宏,造型古樸,雕飾精緻,自成一格,是古徽商的羣聚地。這裏還有很多可以看和學習當地文化的精髓之處。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國家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組成部分。

原來,真是好多地方都沒去,好多景點也沒看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