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黃山第二站——再登滕王閣

相約黃山第二站——再登滕王閣

第二天,我們的目的地——江西滕王閣。

滕王閣,有張最響亮的名片——“落霞與孤鶩齊飛,江水共長天一色”。王勃與滕王閣因此一舉成名,千古傳誦!

我們一路雨中馳行,窗外景色已然有了江南味道。大地平坦,水域衆多。看見水田,似乎聞到了稻花香。

下午3點多,我們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滕王閣。

這次,酒店就在滕王閣附近,滕王閣、八一廣場、南昌起義紀念館都不遠。本可以步行前往,可惜天公不作美,雨一直沒停而且越下越大,我們只得雨中游覽。

滕王閣,已來過一次,熟門熟路,我便揀自己上次看時有遺憾的地方看景拍照。上次來滕王閣是五一節,超級擁擠,彷彿自己都快被擠爆了,圖片幾乎是合影。這次遊客很少,有的展廳幾乎沒人,可以隨便看隨便拍。我重點看了那個狀元廳,上次幾乎沒看成,然後就是在滕王閣高處廊道雨中觀景。

江上霧濛濛一片,不見對岸的秋水公園,更不見贛江上那個號稱世界上第二高的摩天輪——“南昌之星”。滕王閣下的建築別院也隱於雨霧中,看不甚清晰,隨便怎麼拍,都拍不出滿意的圖片。這樣的雨天,估計即便王勃來了,也寫不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歐共長天一色”的名句了。

因爲下雨,便少了興致,幸好遇見了以前的老領導,還有以前在縣城工作時候的鄰居夫婦,還一起合了影,算是高興事一樁!

因爲下雨,我也不大想去八一廣場了,畢竟上次去過。南昌起義紀念館倒是很想去,結果等人耽誤了些時間,後來滕王閣工作人員提醒我們可以不去了,說那邊已經要閉館下班了。

這次來滕王閣,只感受了下雨中滕王閣的氣勢,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記憶,重溫一下,也是一種緣分吧。

晚上,我爲同伴強烈推薦江西的炒粉,有各種味道任選,這是我們家孩子的最愛,自然我也是愛屋及烏的喜歡,大家也喫得很滿足,算是我這個江西有緣人(家有江西兒媳)給大家的一點貢獻吧。

上次已寫了3篇滕王閣的文字,這次就附錄引用一下了事。

附錄:【(1)(2)(3)以前博客有,不再引用(2)(3)】

江西行記——走近滕王閣(1)

滕王閣這個名很早就植根在我的頭腦裏了,原因也不復雜,因爲大學時必背的《滕王閣序》 ,因爲王勃 ,更因爲王勃的英年早逝!

江南的三大名樓我都想去看看,遺憾實在太遠了,所以並沒有太大奢望。

2015年,我拉上小同事到湘西,一直怕麻煩,出遊總是選擇跟團的我,爲了去看看岳陽樓,便第一次選擇了自由行。岳陽樓景區跟湖南其他景區離得太遠,很多團遊都沒有計劃這個名樓,單獨去又太不划算,畢竟出遊一次並非易事,儘管轉車換機千辛萬苦,但我們最終如願以償見到了岳陽樓。

至於黃鶴樓和滕王閣,那就只得看機遇了。

今年,我有個機會去江西南昌,我最渴望見的滕王閣不就近在眼前了?怎麼着也得去看看。

出行前,特意搜出了《滕王閣序》原文與翻譯,在手機裏存好,因爲除了零散片段,我早已不會背了。

在飛機上晚點的等待中,我翻看了《滕王閣序》,畢竟背過,一讀就找到了那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整篇真有種蕩氣迴腸的獨特韻味,讓人深深沉醉與震撼。當年囫圇吞棗的背誦,除了那盡人皆知的名句,幾乎沒什麼記憶了。也許是歲月的積澱,對文字多了些感情和敏銳,這才覺得王勃的曠世佳作真的沒有人能超越,平平常常的地理形貌,在他筆下也韻味十足,瞬間顯得含蓄蘊藉起來,滿心都是那種愛屋及烏的歡喜。遺憾英才少年橫遭天妒,滿腹之才盡付流水,可嘆人生總是太無常,他28歲的風華,竟空泛成了永久的絕代。要是上天假以更多時日,10年或20年,大唐詩文豈不更加異彩紛呈,錦上添花?

無需多言,還是先看看關於王勃作《滕王閣序》的故事吧。

(資料)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爲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爲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衆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