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衰老·死亡》读书营Day132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死亡成为一种不公平的待遇,让我们的兄弟、儿子、我们兄弟的儿子、儿子的儿子都认为我们本不应该死,这乃是所有人力所能及之事。”

我没太明白这段话在说什么,但一点也不妨碍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死亡,或者说“本不应该死”的情绪点激发出的回忆,几年前,一位一起学习沙盘的朋友,生了二宝之后,我们还来不及为她高兴,她的先生就生病去世了,虽然一人打了两份工,但不是猝死,也不是意外去世,而是患病去世,因为和她来往不多,消息来得突然,那几天我很崩溃,或许是源于大喜又大悲的落差?本该好好经营新的四口之家,却生死相隔,永不相见。这位情感丰富的女性,将要如何面对她的余生?印象中,最“不该死”(最惋惜,最痛心,引起民众反应最强烈)的情况是:英年早逝,或许这种死亡应合了人们心中关于可能性的死亡,英年之际,正是所有的可能性盛开之际,嘎然而止,令人惋惜,内心被唤起的可能就是可能变成了什么也不可能。

观察我儿时的成长环境,其次“不该死”的是“好人”,为家庭、为族群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仔细想想,似乎是意识化程度更高,目标明确。然而还有那些“坏事做绝”,“早该死”的人,真的死了,人们也会惋惜,也总能找到惋惜的理由,是兔死狐悲的心境?还是为自己曾经的说出或者不说出口的诅咒赎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