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溝通的生態經線——《家校溝通,沒有痛過你不會懂》閱讀札記(三)

    “情感經線”是家校溝通的“地基”,但家長最想看到的是——我們在這“地基”上完起什麼屋、如何起這座屋。所以,我們需要構建家校溝通的第二條經線——班級生態經線。

    班級生態經線,就是我們的“帶班設想”。比如,我們要採取合作學習的策略,那麼,合作小組的分組方法,就是生態經線的核心內容。

    梅老師的分組方法講起來比較麻煩,但卻是規避管理班級的“金字塔結構”(班主任是最高級,其直接下級是兩位班長,每位班長又都有自己的直接下屬,如此逐級細分,使每個班委都有自己的直接上級與直接下級,而每一級僅對自己的直接上級負責,同時應該注意每個班委的直接下屬儘量不要超過四人,小組長可以略多一些,但也不要超過八人。其弊端是,僅培養鍛鍊了一小部分人之後的管理、交往、自主判斷等能力,而忽略了對大多數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等)和“自主管理的平行結構”(每個小組優、中、後進生各若干名,平行競爭)兩種弊端之後的第三種班級生態。

請看下面表格:

    以表格中畫圈的3爲例。從橫座標看,他是班上英語總分第三名,而從縱座標看,他是第二小組的英語第一名。這樣,這個同學就擔任這個小組的英語科代表。此時,這個科代表的角色,不再是簡單負責收作業、發作業和傳遞英語老師的話語,而是在負責這些工作的同時,還兼顧本組英語學習計劃的制訂和執行、學習任務的分配、課堂筆記的整理、錯題集的整理其至包括小組測驗的命題等一系列工作。也就是說這個小組裏英語學科學習的好壞和這個同學直接相關,他是第一責任人。同樣我們可以發現,其他同學也都具有這樣的特徵,也都擔任着同樣的小組科代表角色。

    我們不難發現,爲每一個學生設置這樣一個角色的有兩大好處:一是每個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心理是平等的。二是每個學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這個重要角色——小組科代表,會讓他們都有存在感,都能感覺到自身的存在價值。

      這樣的班級生態,可以把家長的心收攏到班主任身上,因爲他們看到了希望。但是,作爲班主任,可以用自己的工作思路吸引家長的目光,但絕不能讓家長認爲你就是那根救命稻草,絕不能讓家長寄希望於你一人!

    最佳的方式是——共同建設!我們必須把家長帶進互相信賴的“場”內,只有讓家長共同參與班級的建設,家長才會設身處地地理解你、支持你。

    關於家校的互相信賴,梅老師談到了結構互賴、信息互賴、過程互賴(我的理解就是建立家長小組羣,家長也參與小組活動,比如設計組名、組徽等)、情感互賴(在參與小組活動中家長必定能增進了解、增強遊戲)、資源互賴(學習資料、活動經費等)、評價互賴(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評價)等。但結合實際,我覺得班主任建立好小組羣,引導、督促羣裏的家長互相依賴、彼此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競爭學習氛圍(特別是週末、假期裏的晨練、背誦等活動),就是相對理想的家校互賴關係。當然,我也相信,隨着書本知識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我們的家校合作的“互賴建立”可以走得更遠、更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