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生态经线——《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阅读札记(三)

    “情感经线”是家校沟通的“地基”,但家长最想看到的是——我们在这“地基”上完起什么屋、如何起这座屋。所以,我们需要构建家校沟通的第二条经线——班级生态经线。

    班级生态经线,就是我们的“带班设想”。比如,我们要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那么,合作小组的分组方法,就是生态经线的核心内容。

    梅老师的分组方法讲起来比较麻烦,但却是规避管理班级的“金字塔结构”(班主任是最高级,其直接下级是两位班长,每位班长又都有自己的直接下属,如此逐级细分,使每个班委都有自己的直接上级与直接下级,而每一级仅对自己的直接上级负责,同时应该注意每个班委的直接下属尽量不要超过四人,小组长可以略多一些,但也不要超过八人。其弊端是,仅培养锻炼了一小部分人之后的管理、交往、自主判断等能力,而忽略了对大多数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等)和“自主管理的平行结构”(每个小组优、中、后进生各若干名,平行竞争)两种弊端之后的第三种班级生态。

请看下面表格:

    以表格中画圈的3为例。从横座标看,他是班上英语总分第三名,而从纵座标看,他是第二小组的英语第一名。这样,这个同学就担任这个小组的英语科代表。此时,这个科代表的角色,不再是简单负责收作业、发作业和传递英语老师的话语,而是在负责这些工作的同时,还兼顾本组英语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学习任务的分配、课堂笔记的整理、错题集的整理其至包括小组测验的命题等一系列工作。也就是说这个小组里英语学科学习的好坏和这个同学直接相关,他是第一责任人。同样我们可以发现,其他同学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也都担任着同样的小组科代表角色。

    我们不难发现,为每一个学生设置这样一个角色的有两大好处:一是每个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心理是平等的。二是每个学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个重要角色——小组科代表,会让他们都有存在感,都能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这样的班级生态,可以把家长的心收拢到班主任身上,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但是,作为班主任,可以用自己的工作思路吸引家长的目光,但绝不能让家长认为你就是那根救命稻草,绝不能让家长寄希望于你一人!

    最佳的方式是——共同建设!我们必须把家长带进互相信赖的“场”内,只有让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建设,家长才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你、支持你。

    关于家校的互相信赖,梅老师谈到了结构互赖、信息互赖、过程互赖(我的理解就是建立家长小组群,家长也参与小组活动,比如设计组名、组徽等)、情感互赖(在参与小组活动中家长必定能增进了解、增强游戏)、资源互赖(学习资料、活动经费等)、评价互赖(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评价)等。但结合实际,我觉得班主任建立好小组群,引导、督促群里的家长互相依赖、彼此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特别是周末、假期里的晨练、背诵等活动),就是相对理想的家校互赖关系。当然,我也相信,随着书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我们的家校合作的“互赖建立”可以走得更远、更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