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傻白甜遇渣男?讀不出這5點,等於白讀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1922年1月1日,維也納《新自由報》上,發表了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作者是茨威格。

小說用第一人稱口吻,講述了一個女孩長達十五六年的暗戀故事。

女孩臨死前,寫下絕筆信,向她暗戀一生的男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表達了熾熱而無悔的愛。

信有二三十頁厚,字跡潦草,沒有署名。

開頭第一句話是:“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高爾基讀完後稱它是,“驚人的傑作。”

這篇小說,我讀過多次。最近重讀了兩遍,有一些新發現。寫出來,願與喜歡這篇小說的朋友交流。

編輯搜圖

01真愛能拯救黑暗中的人

那一年,女孩13歲,情竇初開。

遇到R先生前,她的生活是“陰慘慘,亂糟糟的一團”。

她住在郊外一棟公寓樓裏。父親是會計,母親是家庭婦女,其家境處於小資產階級最底層。後來,父親死了,母女相依爲命。

對門鄰居整天酗酒鬧事,後來男主人偷東西被抓,女主人灰溜溜地搬走了。

門房透露,新租戶是“一個單身文靜的先生”。

不久,油漆工,粉刷工,裱糊匠來裝修房子。老僕約翰,對所有人都彬彬有禮。

僕人是主人的“鏡子”。從僕人身上,能看到主人的修養。

女孩對R先生充滿期待。她想象R先生是個老學究。沒想到,他竟是個25歲的小說家。

一天,R先生要下轎車,女孩主動爲他開車門。他看了她一眼,一句“多謝,小姐!”,立刻俘獲了她的心。

女孩臉色漲紅。這是初戀的味道。這種純潔的情愫,只存在於未經世事的少女身上。成熟女人身上,只剩風韻,沒有青澀。

美好的愛情,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好。

認識R先生後,從來不彈鋼琴的女孩,開始練鋼琴,每天的衣服也乾淨整潔,還用書包刻意遮住衣服上的補丁。

她家房門上,有個小小的黃銅窺視孔。那個小孔,成了她全部的世界。

她一下午一下午地坐在小孔前,往外窺視,捕捉R先生的動向。這種狀態,持續了三年,直到女孩16歲。

女孩親吻R先生摸過的門把手,撿起他扔掉的雪茄煙頭……

如此卑微的暗戀裏,隱藏着一種虔誠而強大的信仰——改變命運,像他那樣生活!

一次,女孩接着幫老約翰拿地毯的機會,得以進入R先生的房間。

房間裏,有書櫃,油畫,各種藝術品,還有書桌上那藍色的水晶花瓶。

一切,都是那麼優雅高貴。

她說:“那匆匆而過的一分鐘是我童年裏最幸福的時刻。

不久,母親再婚,要帶女孩去因斯布魯克生活。臨走前,女孩鼓起勇氣去按R先生家的門鈴,卻無人應答。她絕望了。

在因斯布魯克那兩年,女孩買回R先生的所有書,一遍遍讀,直到倒背如流。哪天報紙上出現R先生的名字,那天就成了她的節日。

18歲的妙齡美女,自然不乏追求者。

可是,她心裏認定了R先生。她有“鋼鐵般的意志”。如果對其他男人稍有動心,她都覺得是犯罪。

爲接近R先生,女孩拒絕了繼父的資助,獨自前往維也納打工。

下火車後,她第一站就去了郊外那棟公寓樓。她站着公寓樓外,久久地凝視R先生家的窗戶。直到燈光熄滅,她才離去。

女孩在服裝店打工。她用繁重的工作麻痹自己,強迫自己不去胡思亂想。

一次,她和R先生偶遇,他那“漫不經心的目光”從女孩身上一掃而過。

那眼神勾魂攝魄,瞬間喚醒了女孩的情慾,使她一下從孩子變成了女人。

然而,R先生沒有認出女孩。

這是女孩第一次沒被他認出。殊不知,以後每一次相遇,R先生都沒有認出過她。

女孩說:“我一輩子都在忍受這種命運,隨着這種命運而死。”

一天,女孩與R先生邂逅。面對他的勾引,她心甘情願地把自己完全交付給他。

在R先生面前,她永遠是那個13歲的小姑娘。

接下來的三晚,他們享盡魚水之歡,她“無比歡愉,極度幸福。”幸福到,在黑暗中哭泣。

男人愛女人,多爲肉體之愛。女人愛男人,多爲靈魂之愛。

對R先生而言,這不過是他幾百次豔遇中的一個。對女孩來說,卻是她一生的夙願。

女孩離開時,R先生將藍花瓶裏的4朵白玫瑰送給了她。她一連幾天,都親吻着這些花兒。

對她來說,R先生是一個美麗的夢。她不願從夢中醒來。醒來,就意味着精神的死去。

人,是環境的產物。

女孩原本生活在陰溝裏。如果沒有R先生,她長大後,會像其母一樣,嫁人生子,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R先生的出現,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命,讓她看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喚醒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與此同時,女孩的噩運也開始了。

她說:“我一頭栽進我的命運,就像跌進一個深淵。”

女孩對R先生的愛,是狂熱的崇拜。這種崇拜裏,有光明,有希望。所以她在信中多次說,“我感謝你!”

這種深沉的愛,讓我想起《荊棘鳥》裏,麥吉對拉爾夫的愛。

兩者如出一轍。

她們都在年幼時,深愛着一個年長的異性。從對方身上,她們看到一種離自己生活很遙遠的美好。

這種美好,成爲她們一生追求的方向。

加繆說:“當對幸福的憧憬過於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靈深處升起。”

因爲愛得過於急切,女孩一輩子都在“享受”這種甜蜜的痛苦。

02階級差異把世界撕裂爲浪漫和現實兩部分

小說裏,除了描寫愛情,還揭露了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

R先生身處上流社會。他有錢、有學識、有情調,過着精緻優雅的生活。

他家裏的物件,精緻而奇特,有印度佛像,意大利的雕像,還有很多精裝書籍。

總之,他本人及他的生活中,處處透着精緻感。

從女孩遇到他,到寫信給他,已過去十五六年。然而女孩說,“原來你的模樣跟你今天的樣子完全相似”。

一個人的容貌,在十幾年間沒有變化,那隻能說明一件事:這個人養尊處優,沒受過苦。

R先生確實沒受過苦。他只交往兩類人:文藝青年和小姐貴婦。前者,是他事業上的夥伴,後者,是他生活的“調味品”。

相比之下,女孩雖以小資產階級自居,生活卻堪稱窮酸。母女倆靠救濟金度日,她只有十幾本簡裝書,被她視若珍寶。

R先生站在金字塔塔尖,女孩處在金字塔底座。

地位、財富、學識等方面的巨大差異,讓女孩面對R先生時,不由自主會產生自卑感。

她爲什麼愛R先生愛得小心翼翼?

因爲太自卑。她生怕他覺得她“低賤”“醜陋”“討厭”。

而這種自卑的根源,就是——窮!

小說中的階級差異,不僅體現在女孩和R先生的身份差異上,還體現在他們對無產階級的態度上。

孩子的眼睛最乾淨,能看穿一切僞裝。

女孩13歲時,就洞穿了R先生的祕密:他具有雙重人格。

他外表光鮮亮麗,內心還有另一面。“那一面,只有你一個人知道。”

她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爲她小時候看到過一個場景。

一個乞丐敲門要錢。R先生開門後,一臉焦躁,不願正眼瞧他,匆匆塞給他錢後,就想讓對方趕緊走。

R先生長年過着優雅浮華的生活。他只想看到他想看到的那一面,即人世間的繁華與美好。

然而,他所看到的繁華與美好,不過是有錢人用金錢堆砌出來的假象。

他內心深處,有一種恐懼。他不敢也不想面對現實世界的黑暗和殘酷。所以,他纔會對乞丐那種態度。

和R先生那三晚的纏綿,讓女孩懷孕了。小生命的出現,讓她覺得,自己真正擁有了R先生,他再也“不會從我身邊溜走了”。

懷孕後,女孩從未找過R先生。

有三個原因:第一,她不願拿孩子當籌碼,去脅迫R先生。她不想被他視爲“乞丐”。第二,她害怕他讓她打掉孩子。第三,她太瞭解R先生的性格。

“你只喜歡輕鬆愉快、遊戲人生、無牽無掛。你生怕干預別人的命運,你願意濫用你的感情,用在大家身上,用在所有人身上,可是不願意做出任何犧牲。”

臨盆前,女孩最後幾枚金幣被洗衣女工偷走,她不得不去一家簡陋的醫院生產。

在那裏,她不得不和娼妓住一間病房,還要被迫忍受醫生的隨意侮辱。

窮,是最大的原罪。窮,會讓人變得不知羞恥。

在女孩眼中,偷金幣的女工和簡陋醫院裏的人,都是無恥之徒。而他們,都屬於無產階級。

R代表資產階級,他富足優雅,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女孩是小資產階級,夾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其身份與願望之間,有着無法跨越階級鴻溝。

最底層的窮人,低賤無恥,象徵着現實主義。

女孩嚮往資產階級,生怕淪爲無產階級。生下兒子後,她說:“你的孩子應該擁有一切,應該享有人間的一切財富,一切輕鬆愉快。他應該上升到你的高度,進入你的生活圈子。”

R先生和女孩對無產階級的態度,透着茨威格對階級問題的深刻反思。

03真正的愛是“我愛你,但我絕不打擾你”

18歲那年,女孩去維也納打工,自己養活自己。她人格獨立,有自尊。

爲了給兒子營造一流的環境,女孩成了交際花。她穿梭於權貴之中,甚至放棄當伯爵夫人的機會,只爲能有自由身,隨時聽候R先生的召喚。

兒子繼承了R先生的容貌和氣質,小小年紀,就像小紳士。

女孩說:“這個孩子是我全部的幸福。”“他越像你,我越愛他。”

兒子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不幸的是,後來兒子染上流感死了。

信裏,女孩5次哀嘆兒子死了的事實,像祥林嫂反覆訴說阿毛死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痛!

而她每一次傾訴,口吻都不一樣。

第一次,“我的兒子昨天死了。”

第二次,“我的兒子昨天夜裏死了。”

第三次,“我的兒子死了——他也是你的兒子。”

第四次,“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死了。”

第五次,“我的孩子死了,我們的孩子。”

5次哀嘆,一次比一次具體,一次比一次痛徹心扉。

世間所有的感情中,最邪惡的,莫過於情感勒索。

女孩即將死去,這封絕筆信,她必須要說真話。然而,她深知R先生的性格,她生怕這些話會讓他感到內疚。所以,她才一遍遍說,這一切,都是她自願的。

“你並沒有勾引我,欺騙我,引誘我。是我自己擠到你跟前,撲到你懷裏,一頭栽進我的命運之中。”

對人而言,身份,有高貴低賤。靈魂,卻是平等的。

《簡·愛》裏,簡對羅切斯特先生說:“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難於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於離開你一樣。可上帝沒有這樣安排。但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女孩不像簡那樣激昂,但她們骨子裏都是倔強的,有自尊的。

她一生只愛過一個人。這段愛情,像過山車般驚險。

每一次不被認出,都是一次深深的絕望。而女孩像撲火的飛蛾,從來沒有放棄過心中的愛。

有人說,女孩是戀愛腦。她對R先生的癡迷,和飯圈追星一樣。

說這話的人,根本沒看懂小說。

戀愛腦,是不顧一切纏住對方,希望對方圍着自己轉,把自己捧在手心。

確實,女孩愛R先生愛得不顧一切。但是,她從未打擾過對方的生活,她更不想羈絆對方。

女孩的愛,有自尊,懂得剋制。這和戀愛腦有根本區別。

04人拿什麼來證明自己存在過

女孩小時候,R先生是她心中“誘人的迷”。女孩長大後,她成了R先生心中的“迷”。

本來,R先生有3次機會揭開謎底。可惜,他壓根沒有意識到機會的存在。

第一次,發生在兩人首次約會時。

那時,女孩18歲。R先生走到她身邊,像老熟人似的和她攀談起來。

喫完飯,他約女孩去他家,目的不言而喻。女孩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讓他大喫一驚。

他見慣了虛僞做作的女人,突然遇到一個不設防的女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時,R先生髮現,女孩和他那些情人完全不同。

她身上,有一個迷。

於是,他一路上旁敲側擊。她聽出了他的好奇,卻沒有泄露祕密。

那祕密是,她已暗戀他好多年。她不想說出祕密,是不想讓他愛她時,有一絲心理負擔。

幾年後。

一次在舞廳裏,兩人偶遇。R先生被女孩吸引,他只用一個眼神,就讓女孩拋下情人,跟着他跑了。

即使兩人赤身裸體時,他也沒能認出她。次日,他告訴她,他馬上要去北非旅行。

旅行,對R先生意味着分離,對女孩意味着被拋棄。

女孩激動極了,她盯着他的瞳仁說:“我愛的那個男人,也老是出門到外地去。”

多麼強烈的暗示!

這是第二次揭開謎底的機會。

R先生卻微笑着說:“他會回來的”。顯然,這是在敷衍。

女孩回答:“會回來的,可是回來什麼都忘了。”

R先生很驚訝,抓住女孩雙肩說:“美好的東西是忘不了的,我是不會忘記你的。”

這話出自一個風流浪子之口,多麼諷刺啊!

女孩以爲他要認出自己了,然而並沒有。在他心裏,女孩就是舞廳的娼妓。趁她不注意,他給她的暖手筒裏塞進幾張大鈔。

女孩從鏡子裏看到這一幕,感到了赤裸裸的羞辱。

臨走時,她索要了一朵白玫瑰(實際上,那花是她寄給R先生的)。R先生說,他不知道是誰送的,“所以我才這麼喜歡他們。”

是的,他只喜歡沒有一絲心理負擔的愛。

女孩盯着他說:“也許是一個被你遺忘的女人送的。”R先生一臉驚愕,女孩以爲他就要認出自己了。

這是第三次揭開謎底的機會。

但,他最終沒能認出她。

女孩含淚快步出門時,和老約翰撞了滿懷。老約翰眼睛一亮,認出了女孩。

最終,揭開謎底的人,不是R先生本人,竟是他的僕人老約翰!

就爲這一眼“認出”,女孩對老約翰感激涕零。她說:“老約翰在這一秒鐘裏對我的瞭解,比你一輩子對我的瞭解還要多。”

走到人生盡頭時,女孩向R先生提出一個請求——每年他過生日那天,請他給自己買一束玫瑰花,就像她還活着時,他每年生日時,都會收到玫瑰花一樣 。

信的最後一句是,“我感謝你……我愛你……永別了……”

讀完信,R先生陷入了沉思。正如女孩所料,他一生獵豔無數,根本想不起她是誰了。

今天他過生日,藍花瓶裏卻是空的。這些年來,頭一回出現這種情況。

他“悚然一驚”。冥冥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女孩的存在。面對女孩高貴的靈魂,此時的R先生,懺悔無門!

人因何而存在,是一個嚴肅的命題。

每個人,都渴望被自己深愛着的人深愛着。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被人愛着,被人記住。

然而付出一切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這種愛,值得嗎?

茨威格認爲,值得!

女孩暗戀R先生一輩子,最後什麼也沒得到,看似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她從靈魂深處愛過一個人。這份愛,濃烈深沉,真實熾熱。

正是因爲有這份愛,她才活過。

再看R先生。他一生和許多女人發生過關係,卻從沒有真正愛過任何一個女人。

他不僅不愛別人,也不愛自己。

小說開篇就點明瞭。R先生41歲生日當天,看到報紙上的日期時,纔想起今天過生日。他“心裏既不高興,也不難過。”

這是麻木。對生活的麻木,對生命的麻木。這不是行屍走肉,是什麼。

他不愛別人,也不愛自己。他,是一個空心人。

所以,他活了41歲,卻從未活過。

加繆說:“不被愛只是不走運,而不會愛是種巨大的不幸。”

女孩是前者,R先生是後者。

R先生是愛無能。他內心從來不敢面對現實世界的黑暗面。這正是女孩所說的,他性格中的另一面。

女孩死了,一切歸於虛無。人間的富貴也好,苦難也罷,都是浮雲。

唯有那份熾熱的愛,與世長存。真正的存在,就是無怨無悔地愛過。

05茨威格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世紀初,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說深深影響了歐洲的文化界。

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響。這篇小說裏,就有濃厚的心理分析的影子。

小說裏的R先生,有着雙重人格。這種特質,也存在於茨威格本人身上。

R先生,是著名小說家。故事發生在他41歲生日當天。

茨威格也是著名小說家。他生於1881年,寫這篇小說時,正好41歲。

R先生一生風流輕佻,獵豔無數。

茨威格的情史也頗爲豐富。他的一些照片中,也會流露出輕佻的神情。

小說的名字,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據說,茨威格曾收到過兩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其中一封信的寫信人,後來成爲他的妻子。而這兩封信,也成爲他寫這篇小說的靈感來源。

以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R先生都是茨威格本人的縮影。

那麼,茨威格爲什麼要寫這篇小說呢?我覺得,這是他的“懺悔錄”。

茨威格是猶太人,生於大富之家。

20出頭就在文壇闖出名氣。他的前半生很順遂,幾乎沒有受過挫折。

所以,他前期的作品,大多都是關於上流社會的故事,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戰敗後解體,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等10個國家。

親眼目睹世界大戰的殘酷後,茨威格對戰爭、階級、人性等問題,開始進行了深刻反思。

從這時起,他的目光從專注於上流社會,轉而去關注大衆疾苦。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正是他思想轉型期的代表作。

茨威格用溫柔的筆,將女孩的遭遇娓娓道來。女孩對R先生的愛,真摯純粹,毫無保留,不求回報。

愛,因爲痛苦和絕望,才變得愈加真實和感人!

現實世界裏,人與人之間,充滿陰謀與鬥爭,算計與做作。

在如此複雜的世界裏,女孩一生固守着自己的信念,保有最濃烈純粹的愛,且不求回報。何其珍貴!

加繆說:“沒有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生活,就是撕裂本身。真正的覺醒源於痛苦。”

曾經,R先生照亮了女孩的生命。

十幾年後,女孩用絕筆信,戳中R先生的痛點。她用自己的死,換來了R先生精神的重生!

這其中,有一種“反哺”的意味。

女孩的死,對她來說,不是悲劇。因爲她這一生真正愛過,她無怨無悔。

小說的結尾,R先生覺醒了。

現實世界裏,茨威格在後期的作品中,開始關注時事,關注普通人,透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這些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象棋的故事》。茨威格通過刻畫一個棋癡,揭示了人性的複雜,宣揚了自己的反戰思想。這部作品,讓茨威格思想深度更上一層樓。

二戰結束前,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自盡。遺書中,他說自己是性急之人,等不及戰爭結束,要先走一步。

他去世後,巴西爲他舉辦了國葬。

06茨威格是我一生的偶像

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我的“老朋友”。

我對它,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它對我,有着非凡的意義。

它是我少年時代最重要的文學啓蒙讀物。

第一次讀這部小說,是上初二的時候。

當時從家鄉圖書館借到這本書,一口氣看完,感動到熱淚盈眶。

當時還是少女的我,打心底裏崇拜這個男作家能從女性視角寫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

那時,我有一個強烈的願望:長大後,我砸鍋賣鐵也要去見茨威格!

後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講給最好的同學聽。每講一遍,對茨威格的愛,就更深一層。直到五年前,茨威格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沒有之一。

他的小說,寫出了人性幽微之處的真善美,情感純真熾熱。每次看完,心情都久久難以平復。

當然,每個作家都有侷限性。茨威格也是。

有時會覺得,他的情感太過濃烈,以至於他的小說自帶炙熱感,有時會灼傷讀者,讓讀者沉浸在故事中,觸角無法伸長至更遠處。

不過,即便他的小說有瑕疵,也不妨礙我深愛他,以及他的作品。

有人說,茨威格太自戀。其實,人,都是自戀的。

所有形式的藝術作品(小說、音樂、繪畫等),都是藝術家自戀的產物。沒有自戀,就不會產生任何藝術作品。

退一步說,生孩子,也是人作爲動物的自戀。其目的,無非是延續基因。

而藝術家,把動物的基因自戀昇華爲藝術創作。因此,作品就是藝術家的“孩子”。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場歷時十幾年的暗戀,是對人性真善美的最真摯的讚歌。

這部小說問世99年,時間證明,它是一部不朽的傑作。

最後,分享閱讀名著的五點個人心得。

第一,讀名著,要有敬畏心。

第二,讀名著,不要用世俗觀點去解讀。

第三,讀名著,要深度共情,深度思考。

第四,讀名著,本質上是在讀人性的複雜。

第五,讀名著,一定要用“心”去讀。

做不到以上五點,很可能會把這部傑作讀成傻白甜遇渣男的故事。那是言情作家的勝利。

茨威格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該受此羞辱。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本文爲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