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119:长善救失的现实意义

今天是10月18日。


今天在看《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书中讲到了一个常用的教育法则: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即长其善,救其失。



书中原话是于漪老师说的,摘录如下:要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练就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

毫无疑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易被学生的表现所牵绊,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聚焦学生的错误、不足,引导其改正。殊不知,就错论错易挫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之变得越来越钝感、消沉。

在这样的情况下,适时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上臻于至善。

非常重要的一条教育法则,然而在现实的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班上有两人,学习不积极,学习效率低下,效果差。观察了有段时间,客观上几乎没有发现有什么优点。而且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使经常性与之沟通,一有机会就表扬,还是难以摆脱自身学习意志力的薄弱的现状。

所以,长善救失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也有死角,也有不适用的情况。那么,长善救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即便这条教育法则不适用于所有人,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教育法则,对指导教师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愚以为,长善救失的现实意义有三:

一是为教师提供可供参考教育视角。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闪光点的发现都会变成一股赏识的力量,这股力量深远持久,能不断促成人的突破。

二是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被尊重的需要。暂时落后的学生已经落后了,心理上有些不可抹去的挫败感,恰恰这样的挫败又“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的心理挫败感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减弱,进而产生学习惰性后来居上,使得原本薄弱的意志“生态”更加荒漠化,致使学生开始大面积地消极学习,直至放弃。这个时候,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需要找到学生的优点,放大之,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才有可能走出落后的“沼泽”,迎接地平线。

三是为一线教师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路径。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的综合作用。长善救失旨在从情感上支持学生,意志上鼓舞学生,使之形成较强的学习内驱力,不断提高认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源头上培元固本,使得学生不断实现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就要从更高层次实现人的情感上的需要,放弃说教的模式,沟通时照顾好学生情绪,使之听得进去。发挥好情感情绪对人的正面影响,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我成长。

202110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