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的,未必就是写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你理解的,未必就是写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有一位文友说:“其实在现代,从大众化的角度看,大家时间都宝贵,能让人一分钟弄懂的东西,非要搞得让人五分钟才弄懂,真的不必要。古文有时有多种理解,因文字少,表情达意的精确性不一定到位。一篇古文,每人用白话文翻译,不会是一样的,有时差别很大。古文必学必研应懂应学写,但不一定篇篇必写。如果现在书中网上全是古文,那学习进度,阅读速度,理解速度,工作效率…...呵呵。做学问可以。”

这位文友,分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些问题,我感觉很好,有启发性。

特别有一点,文言文的精确性,也就是精确度,不是很高。这一个说法,确实有待商榷。

我认为,文言文,在文言文环境中,或者说,在文言文语境中,应该还是有精确度的,就如同白话文在现在的语境中的精确度一样高。

而之所以,现在人们去看文言文,各人看到的,理解的,未必就是一样的。为什么?我认为,那是因为文字语言的变迁,还有被各种各样的注释的影响,所以有不同的解读。

因此,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我所阅读的文章,我所理解到的意思,未必就是写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特别是从前流传下来的文章,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谁怎么解释都行。也只要有用,有利于己,怎么解读都不为过。

至于那些先贤写作者本来真正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未必就能够真正知晓。一般人,在能够说得通的前提下,会默认于有用的注解,有利于自己的注解。至少我是这样的。

我也认为,文章,书籍,只要读得有用,有利,也不一定就要去深究写作者真正的想要表达什么,有什么目的,等等。也就是说,读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读出有用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