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隱!(《論語》憲問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論語》憲問37節。前面講到對於仁德之治,在孔老夫子看來,天命不與啊!天命都沒有先擇仁德治國,差不多就算是被拋棄了吧,怎麼辦?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當邦國社會選擇了仁德之道,當邦國老大選擇了仁禮治政,我們當出仕爲官,努力去踐行仁德禮樂之治;當社會君主捨棄了仁德之道,連天命亦選擇了捨棄,那麼我們就避世隱居吧!

賢者辟世:賢德之士,面對當今天命不與的現狀,當選擇避世隱居。

其次辟地:修養較欠缺一點的,欠決絕的,可能是還想關注一下,留點念想的,則雖不避世隱居,倒也是遠離廟堂決策之地。

其次辟色:再欠缺點的,不甘心就這麼放棄仁德,雖在廟堂,但還是遠離反仁德的是非中心。

其次辟言:心境修養最差的,只能做到對非仁德政策的不言不語不參與。

真正能做到藏、隱、避的聖人賢者多不多?不多:作者七人矣。這樣做的已經有七個人了。

七個人多不多,不多!孔老夫子門下就有七十二賢人,三千學生。自古唯七人做到了孔老夫子所提倡的"舍之則藏",真的不多。

就連孔老夫子自己都做不到,連最次的避言都做不到。所以面微生畝的責難:丘啊(本該隱世的你),爲什麼還要這麼慌張忙碌,多言近乎佞?

孔老夫子只是唉嘆:我安敢佞,不是要多言要善辨,是恨這天下拒絕仁德之道的頑固啊!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爲什麼孔老夫子拒絕隱世?且往下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