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腳



又到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念遠在老家的娘,適逢中秋假期,馬不停蹄,從小城趕回家。

娘已古稀,想請娘來城裏居住,三番五次相邀,娘不願點頭。問娘急了,娘說老家挺好,住習慣了。又說:“家裏養的雞,有幾隻在生蛋,天天要餵食,我離家了,沒人管!”

我急了,說那幾只雞,不養了,以後我們買雞喫。

娘不語。

娘養雞用自己的口糧,親自下地種的青菜,構成了養牲的主食。

我問娘:“雞喫青菜不長肉,半年也長不出個雞來喫在,養雞划不來。”

娘笑,說養幾隻雞自己喫,又不賣錢。我們養的土雞,不用飼料,肯定費時間些。

我點點頭。

娘幾隻雞都用心的伺候着,我又怎能說服娘離開生我養我的故土。

月圓月缺,中秋團圓。每一個節日,我都會打電話問娘,想喫些什麼菜?

娘總會說,你們買什麼我就喫什麼,問得多了,就說你給我買個豬腳回來喫吧。

豬腳?那個大骨頭,好難啃,娘年紀大了,還能啃得動嗎?我心裏想。

娘喜歡喫豬腳,每次買回豬腳,孃親自下廚,洗盡、燒毛、斬斷、壓煮,一條龍服務。到出鍋了,一碗香噴噴的豬腳呈現在你眼前,讓你忍俊不禁,一會兒功夫,一塊豬腳下肚,直呼過癮。

娘和豬肉的“淵源”由來頗深。從我記事開始,娘就養豬。記得我蹣跚學步,我在堂屋走路,娘在伙房煮潲。記得那時候的豬食,一日三餐,不可缺少。

那時娘可能清閒,燒火豬潲的同時,娘還能幫我們編織毛衣。

等我長大讀書,我隱隱約約的感到娘要的豬草多了一些。娘起牀早,伺候好家裏的菜地,還要滿到處拉一籃子豬草回。

每次見娘疲憊到家,還要做飯、挑水,煮豬潲,心裏不免內疚。很小的時候,我們年紀相仿的同伴們,開始學着擡水喫,幫助父母分擔一些。

娘帶着我們長大,一年一年開銷漸大。孃的辛苦,我看在眼裏。富人靠讀書,窮人靠養豬;我知道對於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讀書是件奢侈的事,我打算初中畢業不讀書了。

娘看出我的心思,就拉着我的手說:“孩子,只要你讀得書,娘就是砸鍋賣鐵,也送你讀。”

娘更加努力的上山扯豬草。有時,在我放學的路上,還能見孃的身影。在孃的心裏,豬欄裏養着幾頭肥豬,就放心了。

豬是娘換錢的最好食品,除過年外,娘捨不得殺頭豬喫。

孩子們長大離開了娘,娘經濟方面輕鬆了些。逢年過節,娘想喫豬腳。

豬腳好喫,娘養了那麼多年的豬,大部分賣給了販子。娘也沒多喫幾回。

孩子離開娘外出工作不久,豬突發瘟病,死傷無數。農村不能個體養殖,娘也不再養豬。

但娘愛喫豬腳,聞到那噴香的燉豬腳,娘會開心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