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因生活費不夠花而發帖罵父親: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了什麼?

中國留學生的話題不時地上熱搜。

之前講的是富豪子女在國外開豪車,路上玩飆車,各種派對,今天居然有中國留學生因每月 1 萬生活費不夠花發帖辱罵父親。網絡傳了很多個版本,但從微信的聊天截圖來看,我是對這個父親抱有同情,但對他的家庭教育真的不敢苟同。

留學生這個羣體在逐漸壯大,背後傳遞着怎樣的社會趨勢呢?

01

95後 00後 那些孩子,絕大多數都出生在一個黃金時代,獨生子女居多,家境較好。因爲他們的父母都受過苦,不希望孩子受苦,由此想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由此導致很多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花父母的錢就是應該花的想法。

甚至在父母完全沒有能力承擔的方面跟風攀比,秉持着你沒錢是你的事,別人有什麼我就應該有什麼的信念,造成這種風氣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

02

聊天記錄中,女孩的話語裏對父親缺乏基本的尊重,看不出基本的感恩之心。

但深究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基本也可以推測出女孩的成長模式。從小嬌慣,導致孩子的慾望不斷增加,只注重自己的享受,絲毫不關注父母的死活。在女孩的意識裏,只要自己還在上學就永遠都是小孩子,23歲了也只習慣伸手向父母要錢。消費不節省,外出要打車,還怪父母給得少。哪怕父親都喝粥喫青菜省錢,女孩還會怪父親給得少。51歲的老人了,在子女的眼裏,只是一個沒有血肉和情感的提款機。

03

這位父親的養育中,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沒有原則和底線,一味縱容孩子。

從開學之初,女兒就承諾過,月支出不超1萬,現在每個月都透支,每次哭窮,你就勒緊褲腰帶給孩子匯錢。爲啥不直接說不會多給就是?父母做到堅定信念,孩子才知道父母言出必行,說的話是有分量的。一旦父親的行爲一再違背自己說的言語,孩子也就認定他的言語不可信,也就開始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渴求更多,而在內心則瞧不起父親的窮。

講再多的道理,真的不如讓女兒體驗一回自己的一諾千金。

違背自己的原則,那就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和後果。不給她機會體驗,她永遠都不會長大。

這個女孩,讓我想到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故事》中被家人寵壞的小女孩維魯卡·索爾特。要是她爸爸不給買她想要的東西,她就會耍賴,又踢又鬧吵個沒完。

憑藉着富商爸爸的財力,她可以通過父親全廠的女工花費3天,幫她找到那張稀有的金券。但在拿到金券的那一刻,她又想要一匹小馬。雖然有了可以開動物園數量的寵物,當她看到受過訓練的開堅果的小松鼠,她又要父親給他弄到。

但在威利這裏,松鼠是不出售的。被寵溺的女孩闖入松鼠的工作區抓松鼠,結果被訓練有素的松鼠當做壞堅果,投入了廢品爐。

小女孩很討厭,但是是誰縱容她變得如此討厭?

與之相比鮮明的則是小男孩查理。他和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雖然家境貧困,一家住在搖搖欲墜的小木房裏,但相互之間卻和睦融洽。連生日上唯一的巧克力都要和家人分享。

哪怕知道金券的稀有,考慮到家人的需求,小男孩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這個機會,用金券換取更多的金錢來滿足家人的需求。

給孩子再多的物質,再多的金錢,都不如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去珍惜自己的家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遠比學校的教育更重要,但我們似乎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

在教育中,盲目地給孩子填充各種知識,卻缺少了家人的陪伴和家庭氛圍的營造。

有生之年,好好珍惜父母給你創造的條件,錢可不是大風颳來的。看到這句“爸爸51週歲了,已經老了,沒有能力一直養你。”感覺真是扎心。

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對於父親的掏心掏肺,完全沒有一絲觸動嗎?

屏幕前的你有什麼看法呢?每個月生活費夠花嗎?有打工賺過零花錢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