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科學家

(1)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是我國古代一位出色的發明家,據說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以及劃線用的墨斗,都是魯班發明的。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爲祖師。

(2)墨子

墨子名翟,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墨子》一書。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爲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子關於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並有不少重大的發現,總結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定理。

(3)扁鵲

扁鵲,名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爲是神醫,所以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中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鍼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爲醫祖。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傳。

(4)石申

石申是戰國時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爲了紀念石申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爲“石申環形山”。

(5)甘德

甘德是戰國時楚國人,先秦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後人把他與石申各自寫出的天文學著作結合起來,稱爲《甘石星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6)李冰

李冰,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他主持修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

(7)張騫

張騫,漢族,字子文,西漢時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貢獻。他開闢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

(8)蔡倫

蔡倫,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我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他用樹皮、魚網和竹子等壓制成紙。

(9)張衡

張衡,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等,爲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裏鼓車、飛行數裏的木鳥等。聯合國天文組織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爲“張衡星”。

(10)華佗

華佗是東漢末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爲“建安三神醫”。華佗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麻沸散(臨牀麻醉藥)、行剖腹術聞名於世。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

(11)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世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12)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13)裴秀

裴秀,西晉大臣、學者。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我國古代地圖繪製學。李約瑟稱他爲“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二人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14)劉徽

劉徽,漢族,山東臨淄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15)法顯

法顯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著有《法顯傳》。

(16)賈思勰

賈思勰生活於我國北魏末期和東魏(公元六世紀),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他所著《齊民要術》是一部綜合性農書,同時也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學價值的“農業百科全書”,更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

(17)祖沖之

祖沖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地質學家、地理學家和科學家。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後六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他將自己的數學研究成果彙集成一部著作,名爲《綴術》,唐朝國學曾經將此書定爲數學課本。他編制的《大明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第一次將“歲差”引進曆法。

(18)酈道元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他蒐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40卷。《水經注》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19)孫思邈

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著名的醫師與道士,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後人譽爲“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爲“醫神”。孫思邈一生著書80多部,其中以《備急千金藥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鉅著60卷,藥方論6500首。《備急千金藥方》簡稱爲《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爲我國最早的一部臨牀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20)僧一行

僧一行,唐代傑出天文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線緯度一度之長,編制了《大衍曆》。他也是佛教密宗的領袖,著有密宗權威著作《大日經疏》。

(21)畢昇

畢昇是北宋發明家,他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爲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22)蘇頌

蘇頌是宋代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他把水運儀象臺的總體和各部件繪圖加以說明,著成《新儀象法要》一書。蘇頌在藥物學方面,曾組織增補《開寶本草》,著有《圖經本草》,對藥物學考訂有很大幫助。

(23)沈括

沈括,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科學貢獻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各領域。《夢溪筆談》全面總結了宋朝以前我國科學技術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在數學領域,他發明了“隙積術”和“會圓術”;在物理領域,他提出地磁有偏角存在現象,比哥倫布1492年橫渡大西洋時發現磁偏角現象要早400年。

(24)郭守敬

郭守敬是我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郭守敬修訂新曆法,經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1981年,爲紀念郭守敬誕辰750週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爲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25)王禎

王禎,字伯善,元代東平(今山東東平)人。中國古代農學、農業機械學家,著有《農書》一書。《農書》末附撰《造活字印書法》,是最早系統地記述木活字版印刷術的文獻。

(26)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壁,自號瀕湖山人。明代醫學家和藥學家,他經27年著成《本草綱目》。該著作52卷,分16部、60類,共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藥物一千餘種,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藥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27)徐光啓

徐光啓,中國明末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同時也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徒,與李之藻、楊廷筠並稱爲“聖教三柱石”,徐光啓爲首。著有《徐氏庖言》《詩經六帖》《勾股義》等,編著《農政全書》《崇禎曆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28)宋應星

宋應星是我國明末科學家,著有《天工開物》一書。宋應星的著作還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畫音歸正》《卮言十種》等,但今已佚失。

(29)梅文鼎

梅文鼎,清初著名的天文家、數學家,爲清代“歷算第一名家”和“開山之祖”。著作有《明史歷志擬稿》《歷學疑問》《古今曆法通考》《勿庵歷算書目》等。

(30)王清任

王清任是清代醫學家,他認爲“著書不明臟腑,豈非癡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盲子夜行”,故精心觀察人體構造,並繪製圖形,糾正前人錯誤,寫成《醫林改錯》。

(31)李四光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首創地質力學。

(32)竺可楨

竺可楨是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著作有《竺可楨文集》《竺可楨日記》等。

(33)侯德榜

侯德榜是中國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索爾維法的祕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第三,他爲發展小化肥工業所作的貢獻。代表作有《純鹼製造》和《制鹼工學》。

(34)茅以升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20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爲中國鐵路橋樑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啓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致力教育改革,爲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

(35)童第周

童第周是享譽海內外的卓越的生物學家、教育家。他是卓越的實驗胚胎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

(36)華羅庚

華羅庚,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羣、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他爲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譽爲“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爲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堆壘素數論》《優選學》及《計劃經濟範圍最優化的數學理論》等十部鉅著,其中八部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

(37)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傑出的愛國科學家,航空領域、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他是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也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人物。主要著作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等。

(38)錢三強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的女兒女婿)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爲“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被譽爲“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與錢學森、錢偉長一起被周總理合稱爲“三錢”。

(39)鄧稼先

鄧稼先,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兩彈元勳”,被稱爲“中國原子彈之父”。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爲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40)陳景潤

陳景潤,我國著名數學家,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爲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爲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爲陳氏定理。1999年,中國發行紀念陳景潤的郵票。同年10月,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行星命名爲“陳景潤星”。

(41)楊振寧

楊振寧,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他於1954年提出的規範場理論,於70年代發展爲統合與瞭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1957年與李政道一起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楊振寧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作出多項貢獻。

(42)李政道

李政道,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1957年,他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43)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