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愛,是一個人的完整形態


“關於愛,我想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是愛?”

很多書友會說:“愛還不簡單,就是愛情唄。”

“那爲什麼要愛呢?”

這也很簡單啊,愛不就是爲了體驗愛情的甜蜜,相互扶持,搭伴過日子啊。

“如果我說,愛不僅僅是愛情,還有其他五個層次,而且愛是爲了解決人類生存問題才存在的,你信嗎?”

這時候書友可能會震驚:“這可能嗎?”

當然有可能。

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本,艾裏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它,會告訴你答案。

《愛的藝術》自1956年出版以來,在全世界暢銷不衰,是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爲著名的作品,在書中弗洛姆認爲,愛就是一門藝術,要學會愛就必須學會這門藝術。它不僅僅是男女的性別之愛,還有很多層次的愛。愛,是一個人的完整形態的體現。

艾裏希·弗羅姆,是20世紀西方傑出的哲學家、心理學家、思想家,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代表和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從事心理學研究和寫作工作直到去世,爲世界留下多篇著作,《愛的藝術》就是其中之一。

說完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簡介之後,接下來就讓我們分別從愛是爲了生存而愛、愛的內涵與愛最終成就一個完整的人,這三個角度來看看弗洛姆爲我們“量身打造”的愛的藝術吧。

| 爲了生存而相愛

要想學會愛,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爲什麼需要愛,產生這一行爲的動機是什麼,其實這個動機很簡單,就是爲了生存。

是不是有點意外呢,縱觀整個人類史,人類自從出生以來,都是以獨立的姿態出現的,即便自己不是獨生子女,甚至是雙生子,他們都是作爲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世界上,他們將面對生死的未知、社會的無力,由此產生孤寂感是與生俱來的,並世代延續。

從原始的羣居生活,到當代不可或缺的社交活動,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裏的一句話就是:人的價值總是要通過至少兩個以上的人得以體現。這種孤寂給人帶來的恐懼感,使人迫切的想要與周圍的人與環境產生聯繫,由此克服這種孤寂感就成爲生存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愛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爲這種解決問題的迫切感,容易讓人陷入迷局,最常見的就是通過縱慾來達到目的。就像當代人的感情模式,來得快去得也快,要麼燕過不留痕,要麼如颱風過境,一片狼藉。

想想也是很好理解的,因爲迫切,就想着快速解決問題,不會過多思考,就像一個在荒漠裏行走了很久的人,極度口乾舌燥,這時看到眼前的一杯水,基本就是拿起來,一股腦的一飲而盡。但,飲完這杯之後呢,再渴怎麼解決,就開始不停的週而復始。

由此可見,縱慾不過是一時的,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存在問題的,還是在要學會愛這門藝術。這門藝術要求每個人具有關心、責任心、尊重與認識他人的能力,只有相互全方位的知曉一個人,才能獲得安全感,內心的孤寂感自會得到清掃。

不要着急,人不是與天俱來這種愛的能力,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瞭解世界的運行機制,深入體會人的細膩情感,一步一步的完成自我蛻變。

有一部叫《數碼寶貝》的動畫片,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裏面的數碼寶貝們,儘管只是一堆數碼數據,但是它們也需要不停地隨主人成長進化,通過普通進化、裝甲進化、究極進化等進化方式,來達到最終的完美形態。

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通過生活、人際,讓自己不停的“打怪”通關,最終發展爲成熟完整的自己,讓自己活得越來越輕盈。

| 除了愛情,還有很多

既然已經知道人類爲什麼而愛,那麼瞭解愛的含義就尤爲重要。

愛既然作爲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的方法,那必然不會只是愛情這麼簡單,它還包含了父母愛、博愛、自愛、神愛和性愛。

父母愛,我們都很熟悉了,父母對我們的愛可以說是從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上,接受到的第一份愛,但他們還是有所區別。

母愛,是無條件的,她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是自然性的,與我們的感情世界有關;而父愛,是有條件的,他理智客觀的指引我們的生活,是社會性的,與我們的思想世界有關。

博愛與自愛它們相輔相成。博愛是愛他人的能力,愛人如愛己,它是一種責任感,一種關心,一種尊重與瞭解,沒有獨佔性,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自愛,不言而喻,就是愛自己。但這裏的愛自己,它是客觀的,不等同於自戀,是一種能夠激發出自身的生命力,並且感染到周圍人的一種愛。

博愛與自愛的異同在於,它們都包含了責任心、關心、尊重與瞭解這四種特性,不同的是愛的對象不同:博愛向外,自愛對內。只有真的愛自己,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只有對他人都具有大愛,纔會客觀從容的肯定自己。

它們像太極圖一樣,它們具有各自的顏色,但黑白中又包含着白黑圓點,形態也是交融而平衡。

說到神愛,其實並沒有字面上看起來那樣難懂,說白了神愛與愛人並無兩樣,它是父母愛的變形與延續而已。

一開始人類崇拜母親一樣,全方位包容我們的神明,接着崇拜像父親一樣可以引領幫助我們的神明,到最後崇拜發展爲母性與父性相結合的成熟形式。發現了嗎?這也是人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

最後說一說性愛。性愛是一種比較刺眼,也比較飽受爭議的愛,弗洛姆認爲性愛因爲具有獨佔性,是個體個性的具體反映,可以幫助人類選擇具體去愛誰,它只是幫我們從天上拉回到地面,將愛付諸實踐,僅此而已。

現在天氣漸涼,這五種愛就像一個人的裝扮,博愛與自愛是貼身的內襯衣物,父母愛是中間保暖的毛衣,神愛是外套,性愛則是給自己增加魅力的香水,人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一套齊全“裝備”,比起衣衫不整的人,就顯得完整而優雅。

| 愛,是一個人完整形態的體現

瞭解了愛的本質後,對愛可以說有了新的認知,那麼如何成爲完整的自己?

四個詞:興趣、紀律、集中與耐心。如果將它們比做手串的話,興趣、紀律、集中就像三顆依次排列的珠子,而耐心就是串聯珠子的繩子,它們四者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我們都明白能促使我們主動去學習一樣東西的,必然是得先要有濃烈的興趣,接着再把學成的意志變爲生活中約束自己的紀律,集中精神,加以耐心的練習,才能學成出師。

就像登山,爲了想要“一覽衆山小”的目的,開始從山下往上攀登,這過程中,身體和心理接受困苦,唯有靠意志堅持,專注於想要爬山登頂這件事,最後才能在山頂看雲捲雲舒,感恩一路走來的堅持。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要學會獨處。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誰誰誰不秒回信息,誰誰誰記不住各種紀念日,誰誰誰又看不出自己今天的造型變化等等……這就把關注點放在了他人身上,企圖通過他人的反饋來證明愛的存在。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光想着掌控他人,通過他人的反饋,來消除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隔閡,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因爲主動權永遠在他人手裏,自己的情緒只能任人宰割。只有把主動權放在自己手裏,面對各種情況才能從容應對。

不管自己要不要去愛人,學會獨處,把注意力收回來,去發現生活的美好,發展自己的愛好,把生活過的有趣,煥發自身的生命力,保持理智,防止戀愛腦的產生,是一種擺脫孤寂的有效方式。

現在的網絡上關於愛的心靈雞湯非常多,乍一看覺得還挺有道理的,甚至直擊心靈,但是用理智去辨別之後,會發現這些文章大多都是換湯不換藥的空喊口號,比如“餘生請和會讓你笑的人談戀愛”、“餘生請和會喫你剩飯的人談戀愛”、“餘生請和會在深夜等着你的人談戀愛”……

第一眼看,每個都挺有道理的,但把這幾個串起來看,不禁會疑惑到底要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呢?弗洛姆說愛是有信仰的,這些雞湯是大衆信仰,不一定適用到每個人,是非理性的。他們忘記了愛是一種個人體驗,只有符合自身經驗,那纔是有效的理性信仰。

愛其實就是一種正能量的傳播,一個人的完整形態,除了愛自己,就是讓人有如沐春風的舒適感,還有喚起他人對生命的熱愛。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裏就差不多了,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分享。

首先,我們瞭解了愛是爲了解決人類內心孤寂的問題而存在的。

其次,愛的層次很豐富,除了愛情,還包含了父母愛、博愛、自愛、神愛與性愛;

最後,要修的這門藝術,就要先學會獨立與理智,愛己愛人,把愛傳遞。

這本書雖然不是事無鉅細的愛情教程,卻也給當代人做出了醍醐灌頂的提示:愛並不是夢幻泡影的海市蜃樓,而是在任何時代都可以獲得的美好。

好好修習愛這門藝術,讓星星點點的星光轉變爲普照的陽光,讓身處各個時代的人,不再水泥封心,不再只是一味的依附他人尋求“避風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成爲自己,愛滿人間。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這裏。書是人類成長的階梯,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