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語言暴力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當語言暴力發生在家庭當中時,卻經常會被“教育孩子”所包含,而實際上只要發生語言暴力,不管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其他情況下,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傷害。尤其是對於年齡小,對父母依賴性強的孩子來說,父母對於他們的語言暴力是一種無法躲避又無法承受的苦難。

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從小經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當中,有30%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有20%的孩子會變得暴力;50%的孩子會變得性格冷酷。這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無疑都是可能帶孩子走入歧途的重大性格缺陷。


一、對性格打擊導致自卑

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首先會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年齡尚小,性格尚在塑造階段的孩子來說,這一階段他們受到的外界教育是什麼樣的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性格。長期遭受批評打擊和語言謾罵會讓孩子非常相信家長所說的“你不行”,“你不對”,在這種長期的否定當中孩子的自信心是無法建立的,性格自卑懦弱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養成“討好型人格”

所謂“討好型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做事的時候過分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視他人意見超過事情本身和自身感受。而長期遭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恰恰很容易養成這種性格。

孩子在面對家長時是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如果經常被批評,在發現自己只有討好家長才能讓對方滿意之後,就很容易在應激下產生趨利避害的自我保護的心理,更多的揣摩家長的心思來避免被家長批評責罵。

這種性格的可怕之處在於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危害的,甚至還會被視爲“懂事”、“聽話”的象徵,因此很多家長甚至還會刻意地塑造孩子的這種性格;但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卻會逐漸地暴露出缺乏主見、沒有自我、缺乏決斷力的致命缺陷來,但那時候孩子的性格早已定性,再想改已經太晚了。


三、使孩子有自毀傾向

家長是孩子唯一的支柱,既應該是孩子物質生存的基礎,也應該是孩子精神生活的港灣。但如果這唯一的港灣也變得充滿了脣槍舌劍,那孩子在精神上就完全沒有了依靠,但卻由於物質的限制無法脫離這種暴力,孩子的內心就會在一種無法解脫的痛苦中長久的煎熬着,產生“主動終結”的自毀傾向也就不奇怪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