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情”與“情情”--試論寶黛愛情悲劇的跟由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賈寶玉是這樣對林黛玉示愛的:“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便是傾國傾城貌。”可就是在這般纏綿繾綣的告白話語裏,埋藏着寶黛愛情痛入骨髓的影子。

寶黛愛情的悲劇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劇情發展的需要。造成他們悲劇的原因有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嚴酷,也有封建社會的禮教、思想、束縛,而筆者認爲造成此二人悲劇的一個原因還要從其自身性格說起,最後還有薛寶釵、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等人的從中作梗。

白落梅著言情小說題曰:“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筆者不權言“所有”,但寶黛二人的初遇必是重逢無疑。《紅樓夢》第五回中:“黛玉一見,便喫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裏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胡說,你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着面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爲不可。’”①(選自《紅樓夢》第三回)嬌黛玉一見驚疑似何處見過寶哥哥,癡寶玉初識欣喜如夢裏重逢林妹妹。若人生只如初見,定格這瞬間驚豔—又何必如納蘭客若嗟嘆“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②(選自《紅樓夢曲枉凝眉》)可見,他們緣起前世,緣散今生,因爲前世的緣分,今生遇到了。可是最美的遇見偏偏是悲劇的開始,不得不見,聚是爲散。

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有情人不得終成眷屬,一個獨向黃泉,一個遁入空門?固然有社會、時代、家庭等等不可抗之因素。但筆者認爲寶黛性格的獨特性、缺陷性也是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之一。寶玉和黛玉都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封建禮教的反抗者,他們追求理想與自由。但是,他們也有性格的缺陷性--一個多情,一個多疑。寶玉--多情,口懸玉而降臨的寶玉,一直深受賈母的寵愛,在賈母的威懾下,賈政不敢多做管教,在這種條件下,造成了寶玉自幼“癡情”“多情”的性格特徵。黛玉—多疑,自幼裏的“孤傲”“任性”,寄居的生活裏更是“敏感”“多愁善感”,這些無疑都是她性格里的弱點且是致命的。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中,她自感身世卑賤,無依無靠唯恐遭人冷落和嫌棄,又產生多疑之心。

“寶玉心中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癡病的,也每每用假情試探。”在小說裏,有很長一個階段,他倆都處於相互試探的過程,煩惱、憂慮、幸福和美好都在這個階段裏。可時間一長,自足有變。“兩個人原本是一個心,但都多生了枝葉,反弄成兩個心了。”③(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兩人之間缺少信任,並且他們之間的表白也是不夠大膽的。從黛玉經常把“死”掛在嘴邊,寶玉經常把“我去當和尚”也暗示了他們最終不能在一起。

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評自在評癡之上,亦屬囫圇不解,妙甚!④(選自《紅樓夢》第十九回) 對於這一“囫圇不解” 蔡義江先生講得非常明確:“‘情不情’,前一‘情’字是‘對……有情’的意思,‘不情’是指不知情的人或無知覺之物,也就是說,寶玉不但能鍾情於有情的人,甚至他也能用情於無情無知者。⑤(選自蔡義江《追蹤石頭》)李希凡先生的解釋是:“前一個‘情’字,是作動詞用,即‘用情’之意;‘不情’者,即賈寶玉經常用情於不知情、不識情、不領情(無情者)的人,併兼及於物”。⑥選自李希凡、李萌《傳奇文筆足千秋——<紅樓夢>人物論》)寶玉的“情不情”是一種大愛,博愛,至愛;黛玉的“情情”是一種專一,用心,情獨,也許,正是這種博愛和專一導致他們悲劇的必然性。且說那寶玉,雖然出生在封建貴族大家庭中,並且身份高貴,但是他與這個時代不容,他藐視官場,他平等待人,他追求自由,對世間所有人乃至萬事萬物都有一份大愛。而那黛玉也和寶玉一樣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她是寶玉的知己,他們共同追求自由與幸福,她對寶玉的情有獨鍾,用情專一可以說是古今難得的愛,但是,她缺少寶玉的博愛,這是因爲她的專一,致使她不能理解寶玉的博愛,特別是寶玉對襲人、晴雯、彩雲、金釧、平兒、鴛鴦和香菱……等女性的關心,悲憫,至情的不理解,甚至拈酸,導致了他們之間的不信任,互相猜忌。所以,寶玉的“情不情”和黛玉的“情情”導致他們愛情悲劇的必然性。

①選自《紅樓夢》第三回p23頁

②選自《紅樓夢曲枉凝眉》

③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九回p209頁

④選自《紅樓夢》第十九回

⑤選自蔡義江《追蹤石頭》p223頁

⑥選自李希凡、李萌《傳奇文筆足千秋——<紅樓夢>人物論》p19頁

這是高一的時候,對紅樓的見解,今天突然翻到,決定打它發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