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姨》读后感(中)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阴

这本书里,巴君描写了几位女性人物,各有千秋。

“偏执狂”式的贝姨

不知道巴君为什么用贝姨这个人名做书名,巴君想要表现的是贝姨的野蛮嫉妒、疯狂报复等矛盾综合体的反面人物形象,贝姨这种底层小人物出于妒忌心将全部的心思用来祸害她所嫉妒的人,哪怕这人是她亲近的人,对她照顾有加的人。

巴君描写贝姨的偏执重在她对于络夫人的嫉妒和报复,及至后来拉拢利用玛拉弗夫人(瓦勒丽)对娅堂斯和于络一家的报复,贝姨的一生都纠缠在对阿德丽娜的嫉妒报复中,表面是对阿德丽娜的各种“好”,内心隐藏的嫉妒报复却不断潜滋暗长以致达到偏执的地步。

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贝姨一生的遭遇也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境遇,贝姨这个矛盾体也有善良实在的一面,比如她救下文赛斯那时从容镇定的场景,她要求文赛斯那努力工作时的霸气实在,以及她为了让文赛斯那有尊严地生活下去,采用写借条的方式倾尽所有积蓄帮助这个她视为儿子和情人的人,还用自己的固执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找到了工作。可以看出,贝姨是真心无悔地帮助文赛斯那的。

这里我想到巴君一再描写的贝姨乡下人的固执。不知道“固执”和“坚持”的度如何区分和把握?是不是一个人的固执如果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就是努力的坚持和进取了呢?比如贝姨为了帮文赛斯拉找工作固执地带着他去从来没有人工作过的银器铺子当雕塑的学徒,“这有点古怪的主意”在贝姨的固执坚持下居然把文赛斯拉“安插”了进去。

不过巴君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在贝姨和文赛斯那的关系演绎推进中发挥到极致,尤其在娅堂斯勇敢追求文赛斯拉之后,巴君通过人物内心活动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贝姨和这个年轻艺术家的关系,这样的描写让人物更加鲜活起来,不像其他地方的描写和比喻明显带有烙印。

看完全书后,我其实并没有觉得贝姨有多么恶劣,似乎贝姨总是在各个阶层或人物纠葛中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每个人都觉得贝姨是为自己好,是在为自己说话办事。就连贝姨一直嫉妒报复的于络夫人,在于络决绝而去的时候,在她和娅堂斯最无助的时候,仍然觉得贝姨还是在帮她们说于络的不是,只有贝姨敢那么直接痛斥于络的荒淫无耻。但她私下里又一直在为于络的好色遮掩和提供帮助包括于络落魄无助时的经济救济,尽管她的目的是为了报复于络夫人。

所以,当于络夫人历经千辛万苦把丈夫接回家,让于络和家人团聚的时候,贝姨看到经她拆散了十几年的家庭,现在又团圆了。她经受不起这种刺激,病倒了。但她咬紧牙关,对自己的报复阴谋始终不泄露一个字。而那个时候唯一知道贝姨报复计划的瓦勒丽也遭到报应被自己的巴西情人亨利毒死,所以于洛一家也始终把她当作“庇护家庭的好天使”。在她死时,全家都进行了沉痛的哀悼。

温顺贤德的于络夫人

这个人物形象是书中巴君一直讴歌的美丽贤德的贵族夫人形象,她的美、她的忠贞、她的贤德、哪怕她对丈夫盲目崇拜的爱以及对丈夫一错再错的容忍和放纵,在巴君看来都是美丽贤德无比。

于络夫人是一个悲剧的女性角色,年轻时美貌无比的阿德丽娜通过嫁给于络男爵进入了巴黎的上流社会,对于络盲目崇拜和爱,短短几年的新婚甜蜜期后,无论于络几次三番地抛弃她、抛弃家庭,她都没有任何怨言和责备,而且十多年尽力在孩子和他人面前掩饰,后来被老花粉商说破了于络的多次隐情后,也没有半句说于络的不是,最后历尽千辛万苦找回衰老落魄的丈夫后,沉浸在全家团圆幸福中的于络夫人与儿女们把浪子回头的“好爸爸”于络捧到了云端里,巴君说“没有遗忘,人生是过不下去的”。

可是,好景不长,又一夜,于络还是离她而去,当于络夫人听到男爵对阿珈特许诺“可以做男爵夫人”时,淫恶的残酷夺走了天使的耐心,于络夫人终因承受不住打击含泪而去。她一生对丈夫唯一的一句责备就是临死前附在于络耳边说:“朋友,我现在只有一条命可以给你了:一霎眼之间,你就可以获得自由,可以再找一个男爵夫人了”。

不知道该不该弘扬于络夫人的这种“贤德”,但我突发奇想,如果是贝姨的话,估计于络的“好色癖”早被狠狠地治愈了。所以,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可以说,于络的“好色癖”一而再的故犯与于络夫人的一再纵容和无奈不无关系。可怜可悲的女人。

敢爱敢恨的娅堂斯

这个敢于抢走姨母“情人”的漂亮女孩其实是我欣赏的书中女性人物,一个敢爱敢恨的漂亮姑娘。倒不是说她真的从贝姨手里抢走了文赛斯那,贝姨只把文赛斯拉当做儿子和私人物件,只有娅堂斯才懂得欣赏文赛斯那的艺术天分,才是真心爱这位年轻艺术家的。

娅堂斯拉着父亲去铺子里买文赛斯那的雕塑那段,生动有趣地描写了一个姑娘智慧巧妙追爱的过程。她的聪慧、果断让年轻落魄的艺术家文赛斯那转瞬间才气、运气、爱情都有了。她和文赛斯那的一见钟情、闪恋、闪婚,以及婚后对丈夫的全身心爱恋是书中的浪漫精灵。可是,那个让他倾其所有爱的文赛斯那最终也让贝姨利用瓦勒丽的报复夺走了。娅堂斯没有像母亲那样委屈忍让,选择了果断离开、勇敢面对。她和哥哥小于络及嫂子赛丽斯蒂构成全书的正面积极力量。

书中还有一位女性约瑟芬,在最后对待于络夫人的那段,让我看到一个风月场中的女人也具有的境界和气度,也许这是巴君笔下作为大剧院歌唱家的约瑟芬和“小家碧玉”的瓦勒丽的不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