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聽

突發奇想,重啓舊手機上的歌單。

那是一個很長的歌單。

白露已過,幾日來並不見涼,粘膩着秋老虎的餘威,早間陽光斜照大地的時候,正逢一首禪樂,樂聲裏有初春的鳥鳴,山澗淙淙作響,這是自然之聲。做事的時候在聽,喫飯的時候,甚至走路的時候也在聽。從清晨到日暮,再到半輪月亮高掛中天,那歌單尚未播完。

歌單裏的音樂雜亂:純音樂、流行歌,英文鄉村樂、民謠、傳統京劇……都是這些年在無數個輾轉反側裏無意中聽到後保存下來的。

一整日,都沉浸流連於不同的曲風中。當時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代表了許多人反覆聽一些喜歡的曲子時的心境。這大概也多多少少貼合我的意緒。

對於音樂,我是知之甚少。但不知爲何,即使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竟近乎瘋狂地愛聽,且要找尋一切可利用途徑去貼近。

那是什麼感覺呢?好像是愛上一個人,一日不見,好比三秋,不可暫停半分的。也因此,我嚐到了那苦頭,我的右耳一日終於什麼也聽不見了。這大概不能說是音樂的危害,無法找到究竟病因爲何,只能一併嫁禍於日復一日的音樂荼毒中去了。這也是一種“癮”,愛它,亦恨它,相愛相殺。

“Always lonely around you, but I'm still willing to go.”當初看完《殺死比爾2》這部電影時便對這臺詞極度執念。無疑,它成爲我最喜歡的臺詞,沒有之一。

那種刻骨銘心的深情,在愛到極致時候,都化成了瘋狂的恨。相愛相殺固然深刻,又何嘗不是一種折磨?羅素說:愛情只有當它是自由自在時,纔會葉茂花繁。認爲愛情是某種義務的思想只能置愛情於死地。只消一句話:你應當愛某個人,就足以使你對這個人恨之入骨。”

看來,熱愛的東西還是要適度,不能過分執着,將有偏執之嫌,久而久之,自然上癮。拿熬夜來說吧。

我很愛熬夜,喜歡深夜人靜時,獨自坐着,假使什麼都不做,發呆也是好的。有的人熬夜也有愛做的事,現今流行的是刷短視頻,足下口中講“刷完這一段立馬就去睡”,雖是下定了決心,仍舊不肯停下,這種“癮”就很沒有分寸,要它不得了。

說回正題。爲了聽音樂的一時興起,也做過一些以前不會做的事。

幾年前,心血來潮,動了聽一場音樂會的心思。適逢各大樂團在全國巡演,正好排了琴臺音樂廳的日期。那是元旦假期過後的第一天,一個週五的晚上。我第一次接觸交響樂,是德國耶拿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英雄》的演出。是貝多芬的曲目。

訂票,找那件黑色羊絨大衣,配那條最愛的墨綠亞麻圍巾,一個人去了。演出馬上就要開始,我甚至不知道大廳的門開在何處,更不知注意事項,甚至也沒有敢去要一張節目單。

似乎任何事都有一個程式,在我們第一次做的事情終會手無足措。這侷促的感覺我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也出現過,該帶什麼,該做什麼,一概不知。

我就那樣傻坐着,僅憑自己的經驗去感受那些或和美或雄壯或憂鬱或莊嚴的音符在耳邊流動。原本熙攘的近千人大廳,剎那間變得悄寂。

燈光暗下去了,只留一片昏黃的舞臺光打在指揮、鋼琴和提琴、鼓手等一衆演奏者的身上。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寧靜,燈光在眼前逐漸黯淡,無數人從身邊消失,閉上眼睛,感受變奏,熱烈奔放的、溫柔光輝的,好像一個英雄的壯闊就在眼前完成他的一生。

誰說一定要通用語言才能交流?音樂也許是最能使人產生共鳴的,因它也最能傳遞一個人的情緒,悲或興,皆在起伏的音符中訴說得淋漓盡致。

這一場聽覺盛宴接近尾聲,當全場都跟着指揮打起節拍,甚至起立致敬時候,我想,如果世界上有一種語言不分國別,那就是音樂。

走出大廳,冬天的夜已經很深了,周圍除了暗和黑,只有寒氣,寒氣不僅籠罩着遠處的湖面,結了一層朦朧的寒霜,還凍僵了我,使我不停顫抖。可在回來的路上,我所記憶深刻的不是大捧的鮮花,我耳邊始終迴響着的也不是穿過整個音樂大廳的雷鳴般的掌聲,而是足以湮滅整個世界的寧靜———一種對於音樂的發自內心的尊重。那是在其他音樂會上並不曾感受到的。

後來,我又去聽過管弦樂團音樂會、京劇巡演,皆不能使我有那麼深刻的印象。我清晰地記得那個晚上,無比滿足,無比震撼。究竟是什麼打動人呢?

我不知道。我至今仍對音樂不甚了了。

聽過的音樂,無論當時多麼狂熱地循環往復着,當然也有現下聽來不甚歡喜的,也不知當年究竟作何經驗。

同一首歌在不同階段聽,聽者感受必定不同。有朋友曾對我講過,說,我們聽着這歌,也許此時平淡無奇,但將來再一次聽到它,你會記得第一次聽聞此曲時發生過的事情。是的,聽着舊歌單裏的歌,似乎每一首都牽連一段往事。也許它們和一個類似的靈魂共通着,也許你也聽了很多年了。

去湖邊散步時,看到一個人,似是故人。

跟着追了很長一段路,仍是不敢當面確認。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執着的東西,也最忌諱和膽怯。

我們作爲他人經驗的旁觀者,可以頭頭是道侃侃而談,睿智堪比聖賢智者。但每當那人變成我們的愛人、父母、子女,我們再去面對時,那種看透一切的佛繫心態轟然倒塌,我們由此變得斤斤計較,心眼極小,半點兒不順心勢必要在愛裏找到僅存的親密,並且要得到證明。如果無法清白出身,最後必定變成傷害。

不如記聽你的歌聲。

你是一片大海,聽你歌聲如同濤聲,在我腦中不歇。這也許從未發生。

而我,至今仍不懂音樂。仍不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