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吳曉波,與未知對抗的堅決與愉悅

最近在讀吳曉波的書,他的文字和觀點能給人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在我的印象裏,他是一個把理想和現實平衡的很好的人。

馬丁·海德格爾曾說:“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但人在活着的時候,很多生存和社會關係的問題,會讓人身不由己的捲入熙熙攘攘的塵世鬥爭,我們都很難擺脫自我的膽怯和生活的壓迫。

吳曉波說,“人對天理、命運的敬畏,並不僅僅表現爲順從,而應該是一種清醒的對話,是向上成長的渴望,是與未知對抗的堅決與愉悅。”

作爲一個財經作家,他對金錢有自己的看法,“金錢如果沒有清晰、超然而有規劃的生命觀,那麼任何財富追逐的結果都將是灰色的、茫然的。

金錢的倫理就本質而言,是一個人對自我價值認同的提升過程。現代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與金錢抗衡、妥協乃至平等共處、最終彼此取悅的歷程。在這個意義上,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活和生命態度的某種投影。”

在一個均可以用財富量化評估的商業社會里,思想自由不再是一個哲學名詞,而是一種昂貴的生存姿態,它應基於財富的自由。

“效率”替代所有的法則至高無上,而我們所有儲備的知識根本不足以應對很多突發的事件,甚至在更多人的時候,我們所匆忙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在量化、冷酷的現實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他在書裏說:“所有青春都是爲中年做準備,我今天講這樣的話,年輕人的你未必會同意,但我經歷過的事實正是,在這個中年的午後,你能夠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龍井茶,你有足夠的心境和學識讀一本稍稍枯燥的書,有朋友願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嘮嗑,你可以把時間浪費在看戲登山旅遊等諸多無聊的美好事物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們的投資期無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階段。”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大或小,都有最想擁有的東西。喜歡,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歡了,人才會去投入,纔不會抱怨這些投入,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感情。

每一件與衆不同的好東西,其實都是以無比寂寞的勤奮爲前提的,要麼是血,要麼是汗,要麼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

汪曾祺曾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件器物,什麼時候毀壞,在它造出來的那一天,就已經註定了。”

但過程中與未知對抗往往就是希望本身,人是靠希望活着的。

雖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冷漠似乎成爲一個人走向成熟或成功的一個標籤。在這個現代的都市中,孤獨往往是因爲互存戒心,還有對自己生存狀態的恍惚和恐慌,但這兩個本身都很難放下,因爲直視現實是艱難的,說醜陋的真話也是困難的。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我們一直追着幸福,幸福會聽到嗎?會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