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篇第十九》讀後 - 草稿

1.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譯文】子張說:“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居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2.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譯文】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東西,每月都不能忘記已經學會的東西,這就可以叫做好學了。”

3.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博覽羣書廣泛學習 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4.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譯文】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住在作坊裏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來撐握道。”

5.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譯文】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裏學來的?”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瞭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瞭解它的末節,沒有什麼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閱讀感悟:

本篇共二十五章,全部是孔子學生的言論。本篇所論既有君子士人的學習、品行、立身行事等內容,也有同門間對某些問題的討論交流,同時也可看到學生們對孔子的久遠懷思。“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溫故而知新,不斷學習新知,不斷溫習舊知,對今天整在學習的孩子也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君子的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君子之所以成爲君子,會有莊重威嚴的形象,會有溫和可親的態度,會有擲地有聲的話語。迴歸教育,做教師我們應怎樣樹立自己的形象呢?太與學生過於親近孩子,教師會失去管理的威力;太高高在上又不利於和學生搞好關。所以,爲師需要立德,修身、學習,引領學生求真求善,全面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