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淼被立案,到财商课凉透透,为什么有些人做知识付费会失败? 01 . / 资本涌入的财商课 02 . / 为什么说有些课就是想割韭菜? 03 . / 为什么有些人做线上课程会失败?

图|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前段时间,微淼商学院被立案了,涉嫌诈骗。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微淼商学院,12元的理财课吸引小白报名学习,之后所谓的授课老师以“随时可以无理由全额退款”为诱惑,引导学员们报名6998元的高阶理财课——财务自由时间课。

学员报名了高阶课后却发现课程内容名不副实,授课老师已经联系不上了,突然失踪。这样的学员大有人在,这时有人去报警了,此案件被立案。

出事后的微淼内部做了紧急行动:

11期797班小白群微淼的群管理员马上解散了群,目的就是防止学员收集证据,不过有学员表示之前就已经将群里所有的内容和截图保存了下来,如果警方需要随时可以拿出来举证;

微淼开始大批量开人,因为开了这些老师以后学员们就再也找不到老师了,自然也找不到举证人了;

微淼开始急速抛弃财商课了,记者在招聘平台发现他们目前在热招麻辣烫研发和菜品研发,通过搜索第三方平台又发现,微淼还在招聘健身课程研发和健康营养师。若是转型成功之后,大众就会淡忘微淼原先是做财商课的;

记者去探访北京微淼办公室,有一层近乎搬空,但办公室墙面还遗留着很多员工的工作痕迹,比如每日的业绩量,获得的奖状,企业愿景口号等等;

01 .

/

资本涌入的财商课

前段时间,我也接到一位猎头的电话,招的就是财商商学院的运营总监。

猎头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公司的老板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因为K12没法做了,所以现在有足够的资本转型做线上知识付费。

而他瞄准的就是:财商课。

猎头说老板看到这些年长投学堂做的不错,他们就想做成第二个长投。

猎头又说老板很有钱,在金融领域赚了不少,所以不用担心收入,猎头报的年薪是目前市场上的一倍。

有意思的是,你知道我当时听了第一感觉是什么吗?

这种课程根本不可能做起来。

我直接告诉猎头,这个工作我没法做。首先老板不是做线上知识付费出身的,对于用户真正的需求根本不懂,他想的只是赚钱。

其次你们看到的长投学堂能做起来,也不是你们表面上看到的那套运营逻辑,背后有着更复杂的运作原理,不是其他人能随随便便找几个运营,找老师来讲课就做起来的。

而且我心里想老板想的根本不是好好做课程,他想的就是赚钱,这样的发心根本不可能成啊!

没想到这件事情后的2个星期,我就在新闻上看到了“微淼商学院”被立案的消息。

更关键的是,微淼案件只是一个起点,这些年在各种不良知识付费受到损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近期,国家已经开始监管这些所谓的财商教育了。

而且这次是“专项整治”,在整治活动打击的八类违规问题中,第七类明确指出要打击炒作社会恶性事件、负面极端事件,煽动悲情、焦虑、恐慌等情绪,借以推销所谓“财商课”、各类保险产品等。

这说明什么,一位在线教育风投说:“资本不会再在这里入局了,这行业基本凉透透了。”

02 .

/

为什么说有些课就是想割韭菜?

讲讲我之前服务过的一家客户公司,分享一下当时做线上知识付费所有的失败经历。

我刚加入他们团队的第一天,老板就说,这个职位的上一任原先是他的助理,后来却成了几个大平台知名的知识付费讲师,现在自己当老板开公司去了,办公室就租在我们楼下。

老板跟我介绍,这位助理当时从农村来到一线城市,学历不及能力更不及,他一把屎一把尿的教他,把他扶上正轨。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小子下班后开始研究起了线上课程,后来开始自己写课件,录课程,还借了钱投广告。没想到当月就赚了10万。

在走之前他赚够了100万,就向老板提了离职。后来在电梯里撞见他,原来他自己在楼下租了个简单的办公室,自己开公司去了,做的也是这块。

老板非常认真的说,我的目标就是用更好的课打败他,要知道当时他一个人能赚100万,我有公司啊,我招一个专业的团队,肯定能做的更好啊。

于是团队十来号人撸起袖子开始干。

刚开始与外部平台合作课程,但发现给对方的分成比例高,而且课程卖不出高价钱,主动权也不在自己手里。老板就提出自己研发课程。

但这里没有讲师,要是外部招讲师成本也非常高,而且老板担心学生资源最后都被讲师带走了,又会发生和之前助理一样的情况。

那怎么办?

讨论下来,干脆与外部讲师合作单独研发一门线上课,先用低价吸引学员进来,再内部转化让他们买高价课。这个做法现在叫“私域流量”。

问题来了,这个“私域流量”的流量谁花钱买,肯定是我们老板来买单。那老板自己花钱买来的流量,他非常不愿意最后流入其他人的私域里,后来就想了各种办法。

下面的一些方案真的很经典:

方案一、给合作的讲师一个企业微信号,讲师进群讲课只能登陆这个号才能进来,讲师本人不允许进群;

方案二、公司注册一个新微信号,用讲师的头像给大家发课程内容,这样讲师和学员就接触不到了;

方案三、把讲师课程的文字稿拿来,拆解成段,助教在群里以文字的形式授课;

方案四、老师提前录制好课程音频或视频,群管理员在群里运营,让大家来听课,课程一样可以听到,只是讲师不出现而已;

……

那选什么类型的课程合适呢?老板纠结了很久,刚开始告诉我们就卖他助理的理财课,他卖的那么好肯定很多人会买啊。

但后来调研了一下其实同行竞争还蛮激烈的。有一次看到抖音上有人卖面试简历的课,而且价格还是四位数的,买课赠送一对一改简历,老板高兴的说“这个韭菜太好割了!”

当时我听到简直无语了,原来他想的不仅仅是赚钱,还要割韭菜。

最后的结果大家猜也能猜到,用户都不是傻子,而且韭菜也不是那么好割的,结果自然项目是以失败告终。这确实也应验了老板说的“我们一群人干不过一个人。”

03 .

/

为什么有些人做线上课程会失败?

我是从2016年线上课程刚刚开始初露端倪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从最初自己花钱看到课就报,学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到后来自己参与其中,服务了很多知识付费的老师,其中的一些门道我总结下来,最最关键的还是一条。

这一条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创业首轮估值4亿,接手祖辈生意轻松做到2300家门店,她是如何做到心想事成的?》这篇里有提过的一个愿景方程式:

成功=正向意图X打磨品质X放手结果

最最核心的就是这个“正向意图”,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发心。

拿知识付费来说,这些年我见过确实有一些老师课程做的越来越好,团队越来越大,赚的越来越多的,不过也有很多已经不再触碰这一行的。

去看看这些卖课卖的好的老师,熟悉的一些我就会去问他们当初怎么想到要做一门课出来,他们的回答都惊人的相似“就是自己突然有一天想把自己一段时间积累下来的知识,或者是一些技巧,自己用下来受益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一起受益啊!”

这个就是发心,如果发心是正心正念,真的有一颗服务大众利益众生的心,那不管用什么形式去做这件事,都会有正向的结果。

就比如最初我加入“张德芬空间”的会员,德芬老师常说的就是自己修行那么久,却看到世界上还是有那么多人受苦,就发了大愿,希望自己的智慧能服务3亿女性,幸福3亿家庭。

同样墨尔大学的唐宁老师也是希望有千万个家庭能吃上天然无污染的食物,身心灵都健康起来,才去创办了美好集团。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人会说,你说的是瞎扯淡,线上课程不就是把好的运营模式照搬过来,一模一样的照做不就好了吗?谈什么发心。

结果,有无数案例证明,如果发心不正哪怕刚开始赚到了钱,后面都会出现各种事情把这个钱再还回去的,就像微淼这样。

而把一模一样的运营模式拿过来,甚至别说拿过来,就有一个做成功的老师站在旁边,直接告诉你自己一步一步做了些什么,都不可能成功。

之前有人采访稻盛和夫唯一一位中国区私人助理徐朝龙先生,在问到:稻盛和夫创立的“阿米巴经营模式”看上去很厉害,为什么大部分企业拿去用了之后却没有做成功呢?

徐先生一语中的:“这个阿米巴模式其实最最核心的是在你做这件事情的初心,这个是最关键的,如果初心不对的话,哪怕稻盛和夫先生站在你旁边教你,你也做不好的。这个才是关键啊!如果没成功,你要去看看自己的内在是不是出了问题,而不是这个方法是不是不好。”

这个回答太精辟了,就像很多销售一直讲的一个笑话,为什么有人能做到top sales,当top sales把同样的话术,同样的方法告诉公司所有人,大家依然做不好,他还是top sales,这里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核心的核心是做这件事的发心。

正如稻盛和夫在京瓷之后又创办电气通信行业KDDI创业,一直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做这个和京瓷完全不同的领域,有没有私心,有没有想让自己一夜暴富,有没有想获得别人的喝彩觉得自己特别牛逼?

在这样一遍一遍的叩问了长达6个月的时间,终于得到内心肯定的回答:“就是为了为社会、为世人作贡献,就是要努力降低国民的长途电话费!”这一纯粹的回答,之后做每件事情都非常非常顺利,带来了成功的结果。

正向的意识创造正向的结果,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玄学,已经是许许多多企业家都明白的道理。不过也有很多人就是被欲望迷了心窍,始终走不上正道。

就像我服务过的这位客户,尽管团队给了足够的资金,丰厚的广告推广费,齐全的运营团队,却依然失败。而且我相信还有很多同行失败的案例跟这个很像。

做知识付费课程的发心是想赚钱,还是想要利益更多人,这个搞明白了,很多问题自然会有答案。

最后送给大家《干法》中的一段话:“我们来到这世上,活到了今天,真要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是否时时刻刻在为社会、为世人作奉献、我们的魂魄是否能平静地、安宁地朝着那个世界起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