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衰老·死亡》读书营Day145

《性格的力量》序言

詹姆斯希尔曼写到:“显而易见之事无法满足我的激情,甚至即便是切实的证据也不行。终有一死也无法引领我们探向禁区。”伍迪·艾伦说:“在为数不多的几件如睡觉一般简单的事情中,死亡位列其一。”詹姆斯希尔曼继续写到:死亡没有心理学,没有现象学,有的只是象征主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猜想。没有人知晓它是什么。没有任何可以思考的东西。”斯宾诺莎说:“一个自由的人最少思及的就是死亡。”

曾经以为,人们很少谈及死亡,是因为恐惧。现在再去看这一段,果然我还是太狭隘了。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对于心理学家来说,的确没什么好说的,对于一个偏好思考的人来说,也的确没什么好想的。不过,想象死后的世界,对于丧失是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的,父亲去世之后,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他去了哪里,我知道他去世了,但是躺在哪里的身体我不认识、也不熟悉,这之间差着什么呢?那段时间过得很恍惚,直到做了一个关于父亲去世后的梦,我自动把梦扩展成一篇故事,关于一个人的三生三世,写的很投入,写完之后,关于失去的绝望的感受就没有了,我也不再疯狂地见人就想问:你知道死去的人去哪里了吗?也完全不想去寻找佛家、道家的什么说法,自己做了梦,就好了。

我们清晰见过一个人老去,也见过死人,知道死亡是个怎样的事实。佛家还有更细致的关于死亡过程的描述,也听到人们在描述死者最后时刻经历的死亡过程是多么疼痛,话说太过剧烈的疼痛会让人失去对意识的掌控,至少我觉得产后抑郁有一部分原因和生产时的十级疼痛有关。还说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死亡历程我们是有机会了解到的。但是很显然,从衰老到死亡,乃至死亡具体过程中心理过程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最具魅力的,这些过程充满了一个人的性格,当我们对自己的性格有好奇时,也不会惧怕对这个过程产生好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