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讀書筆記

大腦中的潛意識極其敏銳,能捕捉很多不易覺察的信息,但因爲信息處理時速不對等,大腦會產生“認知錯位”——也就是說很多信息被潛意識覺察到了,但是意識卻一無所知。

那麼潛意識既然有先行的能力,我們是想辦法改變它,還是利用它?

周嶺老師的答案是,抓住潛意識中感性部分提升自我。我們要利用潛意識中感性的部分,憑感覺學習,憑感覺尋找人生目標。

在學習上,高手的學習方法是先用感性能力,幫助自己選擇,再用理性幫助自己思考。選擇時要精準選擇,模糊選擇會讓行動力受挫。通過捕捉潛意識發出的信號進行感知。

在閱讀上,我們可以試着從點擴展到面的辦法去閱讀,這個點是觸動自己的,而非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據觸動自己的點,儘可能去實踐去改變。

前文提到學習知識提升思考力,此處再次提起思考力,不過這裏說的是用感知力代替思考力。這是一個存疑的觀點,思考力的提升是爲了消除認識模糊,那麼用感知代替思考力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思考力能幫我們認清真相,找準定位,而感知能幫我們捕捉到思考力以外的東西,比如一霎那的感動、不可言說的愉悅、靈光乍現的思路,以及不可言說的感動,這些感受思考的時候很難出現。

當我們停下來思考,去感知身邊的事時,那些觸動我們的點,可能就是改變命運的關鍵。比如丘吉爾換個位置打開車門,就救了自己一命。當然這是特例。

我們學會用感知代替思考的關鍵是,思考是趨“利”化的,他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標。但很多實現了人生目標的人,回頭看發現自己什麼都擁有了,但卻不快樂。

於是開始反思,他們最終得出一個答案:往昔訴求皆非內心真實需求,更多是身份(角色)使命助推的結果。於是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想要做一件事,要用心感知,聽從內心的聲音,切忌以“利”爲事件的驅動內核,應該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遵從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執着以“利”自證。

延伸思考: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擁有了很多,卻並不快樂,但卻在做公益中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公益首先是利他的,然後自我在利他的活動中透出了光。沿着光前行的人,路再陡也是充滿向上的力量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