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大脑中的潜意识极其敏锐,能捕捉很多不易觉察的信息,但因为信息处理时速不对等,大脑会产生“认知错位”——也就是说很多信息被潜意识觉察到了,但是意识却一无所知。

那么潜意识既然有先行的能力,我们是想办法改变它,还是利用它?

周岭老师的答案是,抓住潜意识中感性部分提升自我。我们要利用潜意识中感性的部分,凭感觉学习,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在学习上,高手的学习方法是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帮助自己思考。选择时要精准选择,模糊选择会让行动力受挫。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在阅读上,我们可以试着从点扩展到面的办法去阅读,这个点是触动自己的,而非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触动自己的点,尽可能去实践去改变。

前文提到学习知识提升思考力,此处再次提起思考力,不过这里说的是用感知力代替思考力。这是一个存疑的观点,思考力的提升是为了消除认识模糊,那么用感知代替思考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思考力能帮我们认清真相,找准定位,而感知能帮我们捕捉到思考力以外的东西,比如一霎那的感动、不可言说的愉悦、灵光乍现的思路,以及不可言说的感动,这些感受思考的时候很难出现。

当我们停下来思考,去感知身边的事时,那些触动我们的点,可能就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比如丘吉尔换个位置打开车门,就救了自己一命。当然这是特例。

我们学会用感知代替思考的关键是,思考是趋“利”化的,他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但很多实现了人生目标的人,回头看发现自己什么都拥有了,但却不快乐。

于是开始反思,他们最终得出一个答案:往昔诉求皆非内心真实需求,更多是身份(角色)使命助推的结果。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要用心感知,听从内心的声音,切忌以“利”为事件的驱动内核,应该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遵从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执着以“利”自证。

延伸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拥有了很多,却并不快乐,但却在做公益中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公益首先是利他的,然后自我在利他的活动中透出了光。沿着光前行的人,路再陡也是充满向上的力量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