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給人生的三大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啓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告訴了我們阿德勒哲學的原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勇氣,分別是改變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平凡的勇氣,這三者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勇氣”。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爲過去、未來或者現在的環境,更不是因爲自己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1-人生的三大困惑山峯

人生的困惑來自三方面:過去、未來和現在。

對過去的困惑就是弗洛伊德的決定論。

弗洛伊德理論認爲: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人們心靈過去所受的傷害(心理創傷)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這些經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着我們的人生。

簡單講就是:天生註定、你的現在甚至未來全部都由過去的事情所決定。

對未來的困惑就是人生的成就論。

成就論認爲:人生一定要達到某種成就,就像把人生當作登山,登上山頂就是人生的成就,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了一條“線”,自降生人世那一瞬間便已經開始的線,畫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曲線到達頂點,最終迎來“死”這一終點。認爲人生就要懷着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要與衆不同,就要努力留下點痕跡。

簡單講就是:人生非凡、人生就要不甘平凡、輝煌偉大。

對現在的困惑就是人生的報答論。

報答論認爲:人生的主要目標成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因爲一味在意別人的視線、害怕別人的評價,根本無法做真正的自己。另外爲所有人的期待而活着是一個“人生謊言”。因爲不想招人討厭,所以發誓忠於全部的人,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也承諾“能做到”,負不起的責任也一起包攬。最後人生謊言被拆穿,你就會失去信用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痛苦。

簡單講就是:衆望所歸、人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以上三種困惑大山——天生註定、人生非凡、衆望所歸都是錯誤的人生。

-2-用三種勇氣挑戰困惑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就講述了一個青年人,充滿了對人生的三種困惑。一位信奉阿德勒哲學的哲學家,用五個夜晚和青年進行了徹夜辯論,最後青年終於找到了“幸福的勇氣”——三種勇氣,即改變的勇氣、平凡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去應對人生的三種困惑。

改變的勇氣,開啓了幸福的可能。

《被討厭的勇氣》說,人不受過去支配,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

人無論在何時也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中都可以改變。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爲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這是爲什麼呢?那是因爲不改變儘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還是感覺現在的生活方式更好,不做改變比改變更輕鬆、更能安心。

如果你的目的是爲了獲取幸福,你就可以獲得改變的勇氣,也就是獲得幸福的勇氣,努力選擇去做出改變。“人可以隨時做出改變”就是阿德勒哲學的首要前提。你擁有了改變的勇氣,就有了未來幸福的可能。

平凡的勇氣,讓人活在此時此刻。

人生不是到達某個成就的一條線,就像如果拿放大鏡去看用粉筆畫的實線,你會發現原本以爲的線其實也是一些連續的小點。看似像線一樣的人生其實也是點的連續,也就是說人生是連續的剎那。

人生也不是爲了某個具體的成就。像登山,如果目的是爲了到達山頂,那麼人生的大半時光就都是在“路上”,“路上”都是“臨時的我”走過的“臨時的人生”。假如有時候因爲事故或疾病而無法到達山頂,“在路上”“臨時的我”,還有“臨時的人生”就此中斷。

幸福的人生不是活“在路上”,而是時常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終結“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時此刻”充實就已經足夠。所以幸福就是此時此刻,全情投入、進入心流。

就像舞蹈,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終會跳到哪裏誰都不知道。

人生很簡單,並不是什麼深刻的事情,沒有目標也無妨。如果認真過好了每一個剎那,那每一個剎那就都是一種成就,一種幸福。

被討厭的勇氣,讓人爲自己生活。

被別人討厭並不是“故意惹人討厭”或者是“去作惡”。也不是自以爲是、將錯就錯,只是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不畏懼被人討厭。

爲自己活就是做好課題分離,只負責自己的課題。別人的討厭是別人的權力、別人的課題,並不是你所能影響控制的。所以被別人討厭,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是激流勇進、不在乎別人眼光,是對自己而言的自由。

“在意你的臉的只有你自己”,這就是爲自己活的核心。看到你的臉的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你能影響的只有自己。

三種困惑、三種錯誤人生,《被討厭的勇氣》開出了三劑良方——三種幸福的勇氣。

-3-三種幸福的方法

《被討厭的勇氣》還給出了三種具體的幸福方法:自我接納、他人信賴和他者貢獻。

接納自我,而不是肯定自我。

對得了60分的自己說“這次只是運氣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這就是自我肯定;與此相對,在誠實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礎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這就是自我接納。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還是暗示自己說“我能行”或者“我很強”,也可以說是一種容易導致優越情結的想法,是對自己撒謊的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儘量朝着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信賴他人,而不是信任他人。

銀行同意給發放貸款,是因爲你有收入、資產、信用等外部條件,而不是因爲你這個人,這是信任;父母相信你,不是你的各種條件、各種成就,不管你犯錯還是優秀,他們還是充分地相信你,這是信賴。

信賴就是在相信他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即使沒有足以構成信用的客觀依據也依然相信,不考慮抵押之類的事情,無條件地相信。信賴就是不去想可能自己會遭到背叛,決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課題,你只需要考慮自己的課題——“我該怎麼做”。一味地擔心“被背叛”,只關注因此受到的傷痛,就不敢去信賴別人,最終就不會與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只有拿出“他者信賴”的勇氣,人際關係的喜悅纔會增加,人生的喜悅也會隨之增加。

他者貢獻,而不是自我犧牲。

喫完飯別人休息,自己一個人洗碗,忍不住抱怨“爲什麼只有我幹?”,這是自我犧牲;即使聽不到家人的“謝謝”,也一邊收拾餐具一邊想“我對家人有用”,這是他者貢獻。

捨棄“我”而爲他人效勞,是爲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採取的一種手段,這種自我犧牲一定是痛苦的;對他人寄予信賴、把他人看成夥伴,對作爲夥伴的他人給予影響、作出貢獻,這種他者貢獻就是幸福。


阿德勒心理學認爲,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課題分離是幸福的起點,自我接納、他人信賴是幸福的過程,他者貢獻(“我對他人有用”共同體感受)則是幸福的終點。

所以簡單總結《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就是:

我們要利用“三種幸福的勇氣”作爲工具,從“課題分離”作爲起點,通過“自我接納”、“他人信賴”,翻過“過去、未來和現在”三座困惑大山,到達“他者貢獻”的幸福終點。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用阿德勒哲學來解釋,就是:

我們的心不能被過去心理創傷束縛,不能被未來簡單成就限制,不能被現在他人期望困住。

而是要勇於改變、不怕討厭、甘於平凡,鼓起幸福的勇氣,幸福在當下的此時此刻。 

【無戒學堂日更第304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