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肉的生活,习惯不平衡的饮食

“我曾经和你一样瘦。…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天天晚上出去吃夜宵,吃饭的习惯还是白天的习惯,咱北方人吃啥都是一大碗、一大盘,他们南方人都是小碗的。那兄弟知道我的饭量每次都是给我点大份的…”


出现在面前的胖子、老人,心中会不自觉的想象复原他们年轻时、童年时的样子。


贫苦出身的孩子,一定经历过骨肉嶙峋的时期。

爱笑当年有个段子,把当年的穷苦生活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几个兄弟如今导演、大腕、公司老板、政府高官各种风光无限,回到家要受到父亲各种奚落,想当年几兄弟用一套书,一件衣服兄弟论着穿……


各种城里人无法想象的节俭生活方式。


初中之前的同学,胖子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几个各自矮、身材款有些显胖。16岁前的男孩子没机会有啤酒肚。


上了高中,肉这种食材才在每日的餐盘的正常出现,无论是肉末、还是肉条。

高中的食堂是也许会是整个人生的挥不去的噩梦。除了偶尔早上的蛋炒饭其余菜没有一个值得提一下。虽然如今已经过了2020,还是可以想象下08奥运那年4块钱的一顿饭,要用哪个级别的肉类蛋白和蔬菜、米饭、面条搭配才不会亏本。

上了大学,一碟小菜都比高中的一顿饭贵,伙食费从4快提高到了10元,饭菜的质量也是有了品质的提升。


在菜里面硬塞肉沫一定是有原因的。营养学、营养指南都指出,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不达标。如果领导视察食堂,发现5个菜里面4个都是素菜,唯一的荤菜用的是鸡蛋炒的,那是不是显得这单位够寒酸的。

这个单位不仅指学校,后来去过其他单位,其他学校,都比我那高中强太多了。也许是单位人少,也许是补贴多,也许有从工资里扣钱,结果最伙食评价的标准就是一个月增重了几斤。


老一辈领导,或者说老人,大部分都觉得长胖是件好事,把伙食做好的基本标准。渡过的那几个单位都挺需要体力来工作的。

如果减重了,那……


不知不觉,生活习惯于持续的增重。

南北方的一个差距可能就是增重的内功上。北方大学出来的似乎都增重成功很明显,而南方是没那么显眼。


会反思这顿顿有肉、天天吃肉的奢靡生活。偶尔会吃点素菜。发现饭馆能拿得出手的素材屈指可数。


不知不觉中,肉已经像辣椒一样成为饭馆的秘方。


吃素的日子,一个月一顿肉,一周吃一次鸡蛋,其余的每日三餐,夏天茄子、豆角、小白菜、油麦菜,冬天白菜、干豆角。偶尔去菜市场买点豆腐、豆芽。


现在一个月吃顿豆角是享受,如果连着三天吃豆角,依然会腻味。


中国人的食谱很泛滥,可永远生活在不全面不平衡的营养环境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