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的生態

看待一個社羣,榮辱精神的錦上添花的廢話。

從來不關注任何賽事的我這次幾乎看了DOTA2第十屆國際邀請賽的全程,4000萬美刀的獎金從物質現實的角度應該給予足夠多的關注。


一個賽事、一項競技活動能有這麼大的獎金,一定有一定的羣衆基礎。


對於網遊電競來說就是玩家。


正如有人喜好乒乓球、有人喜好籃球、有人喜好足球一樣,沒有本質區別。


相比世界盃、NBA、奧運之類的賽事,顯然電競(不侷限於DOTA)的面孔和從業人員要年輕很多。無論是職業巔峯,還是輔助工作人員的配合,熟練度等等。


這次TI開播前服務器故障,幸好技術團隊過癮,現場修復,在線感受V設的實時服務能力。但這件事既然發生了,就是一場事故發生了。

也許這就是場娛樂,不如國防、金融那樣需要基於足夠的風險防控概念,但這種輕視、忽視也是一種風控不成熟的表現。


比較令人心煩的是,堪比央視的演播室,背景屏幕大的幾個男人,主持人非常不自在的穿着不常穿的西裝、禮裙,這都不算重點。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從一開始就帶着濃濃的國家情懷,每場比賽開始就分析看好誰,更喜歡誰的陣容。

看着嘉賓有時候有些費力應付這些類似女朋友和親媽落水要救誰的問題,常常需要視頻靜音,來從客戶端好好看比賽。


作爲主持人,客觀的角度都沒辦法保持,爲了吸引流量各種明說暗示這次中國隊要拿冠軍了,最後打臉了也不知道如何收場。


賽事結束三天了,百度上搜TI停留的還是三年前的舊聞。


中國隊自然拿過冠軍,三次。

在世界DOTA電競圈的戰績是不可磨滅的。

必須承認中國人是有拿冠軍的實力,無論是本土的隊伍,還是外籍外人。

如果拿每屆的四強來衡量,中國隊永遠佔據一席,巔峯時期站三席。


國內有看不起的,外國有感忽視的嗎?


這次失敗我們吐槽的原因也不是隊員不夠強,而是嘲諷它自大、傲慢,潛意識覺得好好發揮冠軍就一直是自家的。


我們只看中國人拿冠軍的比賽嗎?


那些看足球的人,有人是因爲這個看的嗎?


就如現實打過交道的老闆一樣,對存量的客戶用最低限的力量去服務,對考量的客戶用200%的熱情去追求。


這種中國特色的現實有種隨處可見的感覺。


V社服務方式就是如上相反的措施。

對存量玩家提供極致的服務,對客戶端外的白嫖黨、合作商各種使絆子,用一定比端內玩家劣質的試聽體驗去服務。


在客戶端看的比賽是最實時的,非合作主播會延遲10秒-30秒,官方合作的主播延遲幾分鐘。

所以經常一邊看着顯示賽況,一邊聽着主播的馬後炮。


國內的遊戲,各種花樣百出的薅羊毛。



就DOTA2的生態來說,中國人只是一部分,中國人在乎中國的戰隊,TI的不朽盾不在乎,它留給那個擊敗一切對手的戰隊。


一個新傳奇的單身,在我看來更有利於這個圈子。如果老牌強隊能霸佔獎金,拿新人哪有衝刺的慾望和動力。


前浪本來就該被後浪拍死的沙灘上。


DPL的存在,使競技活動的日常化。讓高玩有職業發展的道路。


在每季度的甲級聯賽,能看到很多亮眼的新生力量。


可惜,這些新勢力,能走到TI的太少了。


俱樂部的經營模式不說是錯,但這種把優秀的人收攏到一起,就相信他們能成功地想法和創造奇蹟還是距離挺遠的。


今年的戰術和團長有什麼兩樣的地方嗎?


沒看到。


我感受到最亮眼的是SPIRIT超越常人的堅韌心裏素質。

勝不驕、敗不餒;能屈能伸;該慫就慫,該打感打。

能把這些平常聽膩的真理在賽場上牢牢抓住。


老成的年輕人,比上了歲數的大齡選手更靈活,比沒到歲數的年輕選手更剋制。


對於四強的競技水準,我感覺是一個水平的,中間插的是心理素質。


看完比賽,你明明白白的看到了,每次輸的比賽,輸家有人心態蹦了,選手也好,教練也好。


而贏家,就是隻要基地還在就還在尋找反敗爲勝的機會。


縱你孔明天縱奇才,打不過還躲不起,拖不起嗎?


DOTA的世界,不在乎那些玩其他網遊、手遊,甚至不完遊戲的人。

中國玩家少了,還有東南亞、還有南美,未來還有非洲。


別瞧不起貧窮的黑人,黑人的運動天賦那是不用質疑的。


DOTA的生態在職業玩家和普通玩家之間,還缺了箇中間層。

之前參加一個藝術講座,一個藝術老人說到城市的藝術環境是美術館太多,畫廊不少,到最底層的實驗性質的藝術工作室太少。

在藝術圈缺最的試驗性質的小工作室,就和電競圈缺中間的小團體一樣。


所以電競圈小,藝術圈也不大。這些脆弱的生態圈根基不牢。


人羣需要高手引領,也需要比菜鳥高級點的老玩家去玩。


娛樂活動,開心很重要。能贏是開心的,讓對手贏的艱難也很開心。


噁心,猥瑣,變態,這些現實中不太方便顯露的技術,可以在虛擬世界玩的很開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