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轉自秦小明的公衆號,這些話應時刻提醒自己

第一章:人生哲學

 

第一節: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就立志要做一個非常有錢的人

只要你的生活與錢相關,你就已經把自己置身金融世界當中。

只要你的決策需要理性思考,實際上你就在金融思維發生關係。

不大膽追求自由,不崇尚個體理性的社會,終將是一個充滿欺騙和虛僞的社會。

理想永遠屬於那些,在任何環境下,都在往前走的人兒們。

理性、風險和概率、邊際或者存量和增量的思維模型。

 

第二節:交不起房租,別隻顧着罵資本,也要反思一下自己

憤怒是沒有用的,罵資本嗜血也是無用的。

是不是別人在努力的時候,自己在泡妞、打遊戲、看小說、刷劇......

對於99%的成年人來說,努力提升自己,滾出去賺錢纔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沒有之一。

 

第三節:如何讓自己變得內心強大?

經歷生活中的不如意、困難挫折,甚至人生重大的打擊。即“最大回撤”。

變得強大,需要很努力的自己。而變得特別強大,需要很殘酷的敵人。

 

第四節:走別人的路,讓自己無路可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下意識地說“我不行”意味着精神上的懶惰。“我要怎麼才能行?”意味着開動腦筋,開闊思路。

懶惰爲導致:身體得不到鍛鍊,體質變弱;大腦也得不到鍛鍊,財富減少。

窮爸爸:努力學習吧,這樣就能去一家好公司工作!

富爸爸:努力學習吧,這樣就能自己創建一個好公司!

破產和貧窮的區別在於,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知道什麼時候要迅速做出決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快速決斷,斬釘切鐵。

你的確想贏,但失敗的恐懼超過了成功的興奮,如何贏?在你內心深處,你並不自信,並不相信自己能贏,所以你選擇了保守和穩定。

恐懼和慾望,促使大部分人工作和消費。讓感性跟隨理性,而不是讓理性跟隨感性。恐懼和慾望都是感性。

機會就擺在人們面前,不過是大多數人看不見它們吧了,它們忙着追求安逸和穩定,忙着被短期的情緒控制一切。

 

第五節:聽過很多道理,離過得好一生還差得遠

大多數有先天優勢的人,好多時候對不確定性因素分析不足且盲目自信,結果常常令人大跌眼鏡。

如何科學決定,一是掌握足夠多的客觀確定性,全面收集客觀事實,基於連續性,可以考察過去並對未來進行預期。多維度分析,放大自己看重的細節。花時間區分事實和意見。

構建個性化主客觀世界深度融合的橋樑。有主見;注意思維盲區;辨別目的和手段;方法服務於目標。

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掌握足夠多主客觀確定性的人,會得到更多的獎勵。

 

第六節:不要淪爲“舒適區”的奴隸

成長的全部可能,都位於舒適區之外。

“我不會”,從來都不會成爲真正要成長的人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學習從來就不會因爲一紙文憑而結束,這樣想的人,結局往往都比較悲慘。

 

第七節:相對儀式感,你更需要使命感!因爲比你優秀的人,就是比你更努力。

那些真正努力的人,執行力往往還特別強,說要做就要做,現在立刻馬上就要去做。

比較優秀的人,他們活的認真,做事努力,並且充滿激情和鬥志。不論是二十幾歲還是四五十五,和他們交談,感受到的永遠是奔騰的生命熱情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這一切的背後,是他們對未來堅定的使命感。

 

第八節:越來越多的80/90後正在加速老去

加速衰老的標誌,一是產生了“固化傾向”;二是組建家庭後,喪失了成長和進步的動機;三是人們變得越來越現實,而不再相信理想。

 

第九節:既要...又要...,你咋不上天?

人生職業兩條路:要麼踏實打工,要麼拼命創業。如何選擇是一個戰略問題。

做成事的過得比較好的人,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創業中,一定都要無比清楚自己的目標,然後踏踏實實一步步去逼近的人。

抓住主要矛盾,然後深入死磕,最後一定多少都能做出點成績來。弄不清主次,找不到重點,既要又要的思維,結果一定是什麼都沒搞好,甚至一事無成。

 

第十節:人生最大的誤解,是以爲有確定的東西

世界是不確定的,遵循概率和隨機特性而存在。

努力一次不成功,是正常的。因爲成功本來就是一個隨機結果,它從來都不是必然的。

最終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這是唯一確定的事情。

 

第十一節:爲什麼越保守越窮?保守的數學本質

風險效用函數,人們在承擔風險面臨未來的不確定性時,他的主觀感受滿足程度如何變化。

對於風險厭惡者而言,他的主觀感受,即他的效用增加,會隨着預期財富的增長而邊際遞減。

你都會隨着財富的增加,而變得更加保守。背後深層原因,就是這些邊際新增的預期財富,會讓你主觀滿足感的增速不斷下降。

保守的數學本質,就是不斷新增的(預期)邊際回報,會使得滿足感的增加不斷降低。

 

第十二節:認知不在同一水平,便失去了交流和生殖的可能

不要跟傻逼爭論,他會把你拉到他的水平上,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第十三節:毀掉自己的三個方法

格局的缺失。短視、狹隘、保守。

懶,總認爲世界存在某種捷徑,可以最少的努力,換來最大的回報。

貪,在系統內部分不清主次,搞不明白主要矛盾爲何,也不知道哪些東西可以捨棄。

世界觀不對,方法論再精細,都毫無卵用。錯誤的世界觀下,越精準的方法論,只會導致越精準的錯誤。

 

第十四節: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平庸,還要選擇死磕嗎?

人在年輕時,該喫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和穩定,絕對害了他,二十幾歲就是屬於理想、熱血、奮鬥、拼搏、不切實際做夢、不顧一切行動、要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死磕到底的頑強意志。

基本上20歲決定了30歲的樣子,30歲也爲40歲的軌跡鋪好了開端。不要20歲想着等到30歲就一下子多不同,每時每刻你都在書寫未來的劇本。可笑的是很多人以爲到了時候,改變自然就發生。

 

第十五節:越追求穩定,越容易貧窮

貧窮的來源:芸芸衆生生而貧窮。個體認知的侷限。

侷限的意思,你不但沒喫過豬肉,你連豬都跑都沒見過,甚至你根本不知道還有豬這種東西的存在。

淪爲窮人,是個體不自覺的自我選擇,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結果。

一線城市小夥子接觸到的認知,和小鎮裏的是天壤之別。

輕鬆快樂愉悅的學習是天底下最扯淡的謊言。

韭菜甚至都不知道,收割他們的鐮刀長什麼樣。認知的侷限,註定了他們被收割的宿命。

冒險,無論成敗,往往是認知升級最快最徹底的方式。

應該做的是玩兒命冒險、拼命努力、快速行動,要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無畏精神。

優雅、傲嬌、穩定、安全,都不屬於窮人。這些只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編造出來更好收割窮人的謊言。

 

 

第二章:投資之道

 

第一節:大部分人才財富觀都是錯的

根深蒂固的錯誤財富觀念:勞動致富。確定性收入是最好的。只盯着財富的絕對數,不看邊際和相對變化。財富里絕對不加槓桿。

財富來源:資源即信息優勢,資本即靠錢生錢,注意力即靠流量生錢,勞動即靠賣勞力生錢,

提高收益結果的絕對值。提高收益實現的概率。

世界不僅是一個概率存在的結果,還是一個相對存在的結果。

爲什麼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因爲涉及後續存儲、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都出問題了。

 

第二節:巴菲特的一天:花90%的時間做這件事

90%的時間閱讀,10%的時間打電話。

投資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則是做深入紮實的研究,真正意義上的交易時間,少之又少。

 

第三節:貝索斯1997年致股東的信:It i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

以創造長遠價值爲核心。

強大的市場領導地位將帶來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利潤,更快的資金週轉速度,以及更高的資本回報率。

毫無保留的專注於客戶至上的理念。

在最優化GAAP報表和最大化未來現金流二者之間,我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吸引並留住那些極具創造力的團隊,提供更多的股票期權,而非現金。

配合快速增長的流量、銷售、以及服務水平,我們努力擴大了公司基礎設施。

 

第四節:讓我撕裂成長的12條法則

人痛苦的根源,是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

想法並不如你想象的重要和值錢。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決定了你的長遠狀態。

生活沒有成功的模式。

很多努力是爲了證僞,努力的意義並不總是證實。

雞湯並沒有問題。

沒有客觀的觀點,觀點背後全是利益。

在手拿錘子的人眼裏,世界就是一顆釘子。

成熟不等於世故,更不等於放棄普世價值觀去合羣。

生活就是一場不同代價之間的權衡。

你發現瞭解別人勝過自己。

無用之用,方爲大用。

想到什麼就去做,人生有一百萬種可能,而你,有權選擇任何一種。

 

第五節:30歲年入100萬,他們有這5個關鍵點

野心和抱負。不是被動的,不是爲了滿足某個老闆或者領導,都是主動設定的結果。具體的目標,都從屬於更深層次的遠景目標和事業/職業抱負。

強大的執行力。那就去做,不對的,邊做邊改。先做了再說,總之要先動起來......

聰明,但肯下笨功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近乎冷酷的韌性。韌性=樂觀+逆商+自省。

開放心態與持續進化。

 

第六節:提高賺錢水平的12條建議

這篇文章說的可能都是錯的。

沒有權威,權威就是自己。

權威首先表現爲名人大佬。

權威還表現爲書籍。迷信書籍,不如迷信行動。

被忽略的權威:大多數人。

獨立思考需要勇敢。

刻意練習。

拒絕懶惰。

用演繹的思維從事務的本質出發思考問題。

掌握基本的思考問題的工具。

少用情緒,多用腦。

觀點背後,皆是立場;立場背後,皆是利用。

 

第七節:構建自己的資產,而不是打工一輩子

構建自己的資產,和爲公司工作打一份工,有着本質上的不同,而換一份工作,從A公司跳槽到B公司,只是量上的差異。五千塊的工作和五萬塊,除了生活上能稍微寬裕些,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不能說創業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只能說好騙錢的時代結束了。

 

第八節:8億中國人沒有上過高中,意味着啥?

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華去服務更“低維”的用戶,爲他們解決問題。

作爲一個“高學歷”的人,除了削尖腦袋進入一家公司當一顆螺絲釘,我還能爲這個國家更廣大的人民羣衆做點什麼?我能爲他們提供什麼服務?需要知道,可能任何一個你知道的“顯而易見”的常識,都有8億中國人並不知道。

 

第九節:年入百萬,從當一名金融狗開始

金融業更賺錢原因,一是資源節點的行業地位、二是自帶高槓杆、三是輕資產及低邊際成本。

賺錢其實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只要你三觀端正了,踏實了,聰明人下點笨功夫,不賺錢都難!

 

第十節:不敢冒險,註定和財富自由無緣

收入分配的優先次序:風險>資本>勞動。

離開風險的承擔,要實現財富自由,是不可能完成的。

做事少問喜不喜歡,多問應不應該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一輩子也無法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這個結論很殘酷卻是事實。

 

第十一節:喫不起豬肉沒關係,但一定要看過豬跑

認知取決於兩部分因素:先天的智力水準、後天的信息輸入。

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先要建立起什麼樣的認知。

賺了一百萬後,你會覺得十萬塊不值得賺。

年輕人普遍迷茫,不知道未來在哪裏。最後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亦步亦趨地,跟着人羣,被裹挾着往前走。

從井裏勇敢地跳出來,你才能發現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看過豬跑,最大的意義不是保證你能喫上豬肉,是讓你拔高對自己的要求,就算結果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回頭去看,你已經離出發點很遠很遠了。

你必須經歷過足夠多的事,才能真正成熟。而真正成熟的人,才能禁得起誘惑。

 

第十二節:賺大錢的邏輯:與經濟週期做朋友

金融市場的確是來錢最快的方式,前提是你看得對。

創業、或金融賺大錢,都是順應經濟週期,踏準週期的節奏。

信貸,是經濟出現週期波動的根源。

市場的價格水平由總支出/總產出決定。(收入+信貸)/產量=價格

總支出又分爲來源於生產進步的實際收入與來源於信貸的債務。

生產率的提高比信貸的增長更爲困難,因此實際經濟中,價格水平的變化,往往是因爲信貸的變化引起。

通貨膨脹是收購窮人(不貸款)的一個路徑。

價格水平的變化由信貸控制,信貸水平由利率決定。

利率通過信貸影響經濟的路徑:利率提高-信貸意願降低-支出減少-別人的收入減少-支出進一步減少-產出啊變化鈍化-價格下降。

債務見頂-經濟長週期見頂-經濟進入痛苦的被動去槓桿過程。

經濟週期演進,把握信貸、利率核心。

 

第十三節:房貸利率怎麼選?

與其糾結選固定利率,或LPR,不如多花點時間琢磨如何增加收入。

房地產行業保持大體穩定,兩種方式差別不大。

房地產行業持續崩盤,那麼LPR會優於固定利率。

房地產行業持續火爆,固定利率優於LPR

 

第十四節:殘酷市場的生存之道:動態錨定

動態錨定,就是要求決策者在決策行動中,忘掉過去的沉沒成本,把握現在,審視未來的機會成本,這樣才能做出一個相對最優的理性決策,達到相對更優的決策結果。

 

第十五節:金融市場活下來的關鍵

在金融市場裏生存的關鍵,是隻對那些自己能承擔的損失的風險下注。

普通人:踏實工作、努力學習、戒賭。

 

第十六節:間隙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喫等死

大部分時候,你看有些人厲害,過得比別人好比別人優秀,不是因爲他們自己多牛逼,而是因爲他們的對手太差了。

不懂不投,能力圈的建立、能力圈的恪守、能力圈之外的剋制。

知識的威力是巨大的。恪守能力圈是必要的。

看看銀行卡餘額,然後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半年內收入增長30%,比如三個月學會ISO開發編程,比如花十萬把創業點子落地看看反饋效果......從此再也沒時間擔心自己是不是一無所有,會不會孤獨一生,我愛的人不愛我這種無聊問題了。

 

第三章:情感系列

 

第一節:理性的人更難獲得愛情嗎?

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並依然熱愛生活。

愛情不是言情小說韓劇裏描述的那麼浪漫和美好,但也沒有很多魔幻現實刻畫的那般絕望與無情,它更多時候是一種中間狀態,如同每天的柴米油鹽那般無趣與無聊。

理性的人:有一天我一定會死去,所以我現在不能瞎像個傻逼一樣亂活,我得活出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來,而不是大部分人以爲正確的樣子。愛情也然。

 

第二節:我想讓她變得更好。你想多了。

我們都假定對方能真正聽懂我們講出的那些道理,但大多時候,沒有人能真正懂,除了你自己。

放縱自己從來都不是什麼酷的事情,剋制纔是。真正酷的,是明明不喜歡,卻爲了目標一直隱忍和堅持。真正酷的,是明明很辛苦,卻爲了成長一直推着自己往前走。

你真正能講出來的道理,一定都來自於你走過的路,也來自於你邁過的坎;來自於你的成功,也來自於你的失敗;來自於你的愛,也來自於你的恨。

 

第四章:人性系列

 

控制了人性,就控制了世界

色慾,如果沒有了色慾,人和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虛榮/裝逼,人們發朋友圈,大部分時候是爲了裝逼。

懶惰,就是幻想以很少的甚至零投入,換來很大的回報。

窺私。

短視,只看到當下發生的一切,看不到歷史和未來。

羊羣效應,從長期來看,大多數人註定都是錯誤的。

每一個當期的理性,構成了跨期的不理性。

投資的不可能三角: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

 

第五章:教育系列

 

第一節:創紀錄874萬大學生今年畢業

大學生就業啓示:要充分尊重週期,不盲目苛求自己。經濟下行週期是最好的學習充電時間。

 

第二節:焦慮背後,思考何爲“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一個人能清楚分辨什麼是自己喜歡的生活,知道如何過好擁有的人生,以及爲此需要拿出的勇氣、意志力和判斷力。

那些把終點和高光時刻停留在上半場的人,大概從一開始就誤讀了人生。

 

第三節:好的教育,讓人認清現實,但不失希望

高考的確會改變一些人的命運。

大學裏越輕鬆,後面會越艱難,反之亦然。

畢業後要擁抱不確定性,要學會和概率世界打交道。

好的教育,在於不斷迭代的開放性,在於讓人認清現實,但不失希望。

 

第四節:讀完博士,孩子依然身處寒門怎麼辦?

焦慮根源,一是對未來的恐懼,二是對現狀的不滿,三是無力或不願改變。

和孩子的關係,我和我的父輩,我的孩子和我,都是相對獨立的關係。

爲孩子付出的越多,越能體現父母的愛,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觀念。

爲孩子規劃好一切,也不是愛。是控制,是佔有,是奴役。

千萬不要想着,我這一輩努力了,下一輩就可以少奮鬥,少喫虧。

當子女的,也不要指望父母來幫你完成喫苦和奮鬥的過程。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好樣子,是我做給你看。

和孩子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給他必要但不過量的付出,對他有合理但不過分的期待。這是所有父母,都應該做到的,無論在哪個階層。

 

第五節:六個拉低認知水平的“學生思維”

範式思維、顛倒因果、線性思維、分不清事實和觀點、用母體(大樣本)性質代替個體、不獨立的思維。

刻舟求劍的世界觀,導出的必然是懶惰、無知和從衆。

演繹思維,也就是從問題本身出發,按照問題的底層邏輯一步步往上推,最後得出結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